济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二)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53家,共完成增加值93.3亿元,增长10.4%;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8.6%;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全社会增加值计算)为13.03万元/人,房屋施工面积344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31.6%。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724.4亿元,增长32.3%;农村投资132.6亿元,增长44.0%。 工业、教育和社会事业投入大量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增长35.2%;用于教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分别为78.9亿元和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8%和9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1.7亿元,增长70.4%。 非国有投资比重上升。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358.8亿元,增长4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9%,上升4.3个百分点。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883.9亿元,增长34.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3.0亿元,增长75.0%。企业自筹资金612.0亿元,增长40.9%,占到位资金的69.2%。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4.1%,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50.4%。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城市道路扩建长度70.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58万平方米,新建公路947.8公里,改建公路191.5公里,程控交换机15万线/年,水泥175万吨/年,簿钢板250万吨/年,冷轧簿板80万吨/年,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66万千伏安,新增发电机组容量5万千瓦,中高等院校学生席位4.4万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7.6亿元,增长15.5%;餐饮业零售额115.1亿元,增长15.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539.5亿元,增长17.1%。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1个,成交额212.3亿元。限额以上(注9)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672.4亿元,增长30.9%。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农村消费增速提高。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81.9亿元,增长16.3%;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26.0亿元,增长12.5%,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文体娱乐、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热点。体育、娱乐用品类的零售额增长66.6%,报刊杂志零售额增长13.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5.0%,电子商务零售额增长28.1%。汽车销售再度活跃,汽车零售额44.3亿元,增长4.1%。 六、现代服务业 2005年,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注10)增加值358.0亿元,增长13.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7%。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较快增长。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完成增加值54亿元,增长19.4%。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43.9线/百人,增长2.0%;移动电话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长10.9%。 房地产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96.2亿元,增长10.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4%。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463.3万人次,增长20.1%,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0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总收入122.1亿元,增长29.8%。在旅游总收入中国际旅游创汇4157.2万美元,增长12.4%。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年共举办会展96场,直接营业收入1.76亿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办的糖酒会直接营业收入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9.1亿元。 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综合性物流企业发展到269家,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增长17.5%。一批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全年共有7家物流企业入选全国物流企业百强。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额17.78亿美元,增长29.5%。 利用外资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8个,合同利用外资11.21亿美元,增长63.6%;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5.10亿美元,增长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1亿美元,增长91.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3亿美元,增长10.7%;完成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23.5%。 八、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长4.5%,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781.4公里,增长5.0%。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92.9万辆,增长13.9%,其中民用汽车34.8万辆,增长50.4%。全年客运量7288.5万人,增长5.8%;货运量15695.2万吨,增长4.4%。 邮政、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4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7.9%;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58.9万户,增长2.7%,其中市话(含小灵通)206.3万户,增长2.7%;农话52.6万户,增长9.1%;移动电话用户239万户,增长2.7%。互联网宽带用户43.1万户,增长25.0%。 九、金融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83.3亿元,比年初增长1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59.9亿元,增长17.1%,其中短期工业贷款445.9亿元,增长20.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现金支出4630.4亿元,增长10.8%。货币净回笼98.3亿元,同比少回笼9.1%。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1800.6亿元,降低23.3%,其中股票交易额258.5亿元,降低58.4%。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5089.2亿元,比上年下降1.1%。保险业务收入41.1亿元,增长4.8%;保险业务支出14.1亿元,增长38.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9.2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高等教育学校59所,招生17.24万人,增长7.5%;在校生48.71万人,增长10.5%。其中:普通高校29所,在校生38.04万人,增长19.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88万人,增长8.6%,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92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0.91万人,减少4.1%,其中:社会力量办学2.21万人。小学在校生37.88万人,提高8.8%,其中:社会力量办学0.67万人,减少6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7%。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4800万元,新上各类科研计划264项。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累计达到625家;全年专利申请6504件,比上年增长58.8%;授权专利2130件,增长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