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新闻、宣传、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52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物保护单位共399处,其中国家级8处。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达4457家。全年出版报纸11.47亿份,各类杂志1.13亿册,图书3.84亿册。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为100.0%和99.8%,广播平均每日播出时间267:03,电视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619:41,分别增加20:20和371:0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868个,其中医院156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2.2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增长1.2%,其中执业医生1.25万人,增长1.8%。每千人拥有病床3.91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2.14人。 体育事业又创佳绩。2004年,济南运动员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6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14枚,银牌63枚,铜牌70枚。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城市规划总体方案逐步实施,“十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总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62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90%,开工建设道路195公里,河道整治70公里,改造背街小巷985条。城市道路养护保洁工作成效明显,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5%,城市道路保洁率达到99%。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9.1%,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提高0.4平方米。封闭单位自备井342眼,泉水复涌并达到28年来最高水位。建成区面积达到201平方公里。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全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3950万立方米、10万吨和130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40万人;用气普及率达98%。集中供热面积305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43%。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6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营运车辆3000辆;全年客运量5亿人次,增长0.9%。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7744辆。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控区面积为200.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0.149毫克/立方米、0.045毫克/立方米和0.038毫克/立方米。良好以上天数210天。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7.4%。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达14615家,参保职工93.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职工76.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7.5万人。参加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27.2万人,增加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1万人,增加2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5万人。农村卫生保健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户43.12万户,参保农民107.1万人。2004年底,全市有6.56万城镇人口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5345.4万元,有3.3万农村人口享受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492万元。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5659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新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老年之家”30处,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0个。五保供养工作得到加强,集中供养2804人。全市老年公寓28处,床位2250个。 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6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2498人,1626人实现就业;投入经费120万元,212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得到救助。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扶持资金66万元,创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10户贫困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建立“我的兄弟姐妹捐助便利店”,发放价值102万元的生活用品;投资330万元,对27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整座危房进行新建、翻建。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在残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均衡增长。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5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9%。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2:100。全市人口出生率10.3‰,上升0.87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5‰,下降0.8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8‰,上升1.72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11.0‰,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区净迁入人口6.74万人,下降21%;2004年末暂住人口62.21万人,比上年增加1.5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854元,增长11.4%。其中中央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166元,增长8.1%;省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863元,增长21.6%;市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54元,增长11.1%;县及县以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79元,增长8.8%(注9)。2004年,城市市区居民(非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05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98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116元,增长13.7%,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1540元,增长19.9%,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1521元,增长12.7%,外出务工收入397元,增长16.8%。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81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71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3元,增长9.8%。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更注重消费质量,休闲娱乐享受型消费发展迅速,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增长19.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9.3%,提高1.3个百分点。城市恩格尔系数(注10)32.5%,农村恩格尔系数40.9%。 城乡居民储蓄稳步增加。200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70.5亿元,比年初增长14.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2.9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注:1.200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05》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