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总计 178.99 26.55 在总计中:国有企业 22.41 7.05 集体企业 2.10 0.11 股份合作企业 10.30 30.98 股份制企业 109.59 31.51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0.61 40.54 其他 13.99 11.6 在总计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31.71 7.58 在总计中:轻工业 45.33 26.75 重工业 133.66 26.36 主导产业地位提升。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电子、光学光伏四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9.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7.13%。其中有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16亿元,占全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8.11%;已投产的10户光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3亿元。 全年新产品产值7.5亿元,下降34.65%。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5112万件,增长12.91%;发电量为526458万千瓦时,增长38.81%;十种有色金属为142183吨,增长95.5%。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4.81%,比上年提高35.79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09.06亿元,增长37.29%;实现利税33.2亿元,增长21.48%,其中利润12.66亿元,增长2.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155.6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0.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4.3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2.58%。 园区作用增强。全市11个园区(开发区)投产工业企业82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69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利润总额22.97亿元,同比增长4.32%;实现税金27.44亿元,同比增长、42.84%;带动就业13.29万人。 建筑业发展稳定。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66.5万平方米,下降11.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2.5万平方米,下降5.1%。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大米 万吨 18.87 -6.12 照相机 万台 1.93 -2.99 白酒 千升 1740 -30.12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03.63 -9.62 滚动轴承 万套 7616 12.64 原煤 万吨 76.7 -19.46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2.65 38.8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14.22 95.5 水泥 万吨 734.24 8.43 铜材(铜加工材) 万吨 16.80 38.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27.9亿元,增长32.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420.2亿元,增长34.35%;农村非农户投资7.74亿元,下降24.2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9亿元,增长90.92%;第二产业投资155.65亿元,增长48.08%;第三产业投资256.64亿元,增长26.11%。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3.7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9.39%。全年共安排施工项目841个,建成投产项目79个。 非国有经济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非国有经济共完成投资232.63亿元,增长42.6%,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5.36%。其中:民间投资221.19亿元,增长43.32%,非国有经济投资对我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4.69%。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83.3亿元,增长33.5%。商品房屋销售额20.1亿元,下降19.9%。其中销售住宅15.5亿元,下降29.2%。商品房空置面积13.8万平方米,增长58.5%。全市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7.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6亿元。 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市完成交通基本建设投资11.7亿元。上乐战备公路建成通车,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正式启动,320国道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完成路面硬化2500多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行政村624个,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达77.2%,行政村通班车率达91%。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0亿元,同比增长9.3%。市中心城区26项城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2个,已完成投资达到12亿元。其中,行政中心大楼、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市民公园、广平街、锦绣路等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叶挺大道、信江大桥完成改造,凤凰西大道建成通车,志敏大道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里弄小巷改造基本完成。县城建设投入加大,广丰、上饶、婺源、鄱阳等县投入均在5亿元以上,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启动。全市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5.04%,绿化覆盖率达到39.0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市列入二期规划中的782座病险水库,有706座除险加固以基本完成,其余76座水库转入国家病除水加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中。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共147座(含转入的76座)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69座。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滨湖地区排涝站更新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鄱阳沿河圩和余干枫富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灌区及河道血防工程将于今年汛前全部完工。 城镇管理不断规范。中心城区深入开展了以整治“十乱”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容市貌有所改观。村镇人居环境加快改善,累计完成投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建有全国重点镇9个、省重点镇27个、全省后备示范镇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4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51亿元,同比增长23.85%。按所在地分,城市(市级)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21亿元,同比增长23.77%;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有所增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0.3亿元,同比增长23.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3.66亿元,同比增长25.4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4.75亿元,同比增长34.63%;其他行业零售额3.06亿元,增长24.56%。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35.68亿元,同比增长19.98%,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5.41%。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6.93%,书报、杂志类增长5.52%,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5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75%。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1个;商品总成交额113.06亿元,同比增长7.4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2008年累计改造农家店650家,2005年至今改造农家店已达2182家。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55715.89万美元,增长86.45%。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上升1.78个百分点,达到6.18%。其中,出口47670.4万美元,增长69.87%;进口8045.49万美元,增长342.16%。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贸流通企业出口19253.85万美元,增长56%;生产企业出口19056.54万美元,增长69%;三资企业出口9360.02万美元,增长48%。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11082万美元,增长27%;农副产品4828万美元,增长31%;机电、高新技术产品13506万美元,增长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