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上饶市统计局

上饶市统计局    2009-5-6

200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开放战略,坚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壮大。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突破600亿元大关为6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97.9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9.1:45.8:35.1调整为19.1∶47.4∶33.5。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718元,达到1395美元,比上年增加321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74.22亿元,可比增长18.1%,占GDP的比重达59.6%。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008年生产总值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6283382 13.5

第一产业 1200000 5.6

第二产业 2979377 19.2

工业 2449377 21.1

建筑业 530000 12.5

第三产业 2104005 10.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57096 9.2

批发和零售业 471157 14.4

住宿和餐饮业 138999  24.4

金融保险业 122699 0.5

房地产业 232320 0.5

财政增收。财政总收入突破6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68.01亿元,增长22.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1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亿元,增长14.3%。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达到88.3%;增值税增长44.2%,营业税增长9.5%,企业所得税增长7.4%。财政支出119.2亿元,增长27.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3.8%,教育支出增长1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4.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15.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7%。县域经济整体推进。实现县县超2亿元。其中,广丰县达到11.3亿元,德兴市达到11亿元,横峰县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达到3.9亿元。乡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达到85个,占乡镇总量的五分之二。其中,德兴泗洲镇、广丰永丰街道办、余干黄金埠镇、万年陈营镇的财政收入均超亿元。上饶经济开发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5180万元,三管委财政总收入达到3894万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9%,涨幅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分类别看,食品、居住两大类价格仍保持较高涨幅,分别达12.9和4.0%,但分别比前11个月回落了0.6和1.2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继续保持下降,下降1.3%;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涨幅均在4.0%以下。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类    别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5.9

食品 12.9

其中:粮食 1.6

烟酒及用品 0.8

衣着 -1.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4.0

交通和通信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2

居住 4.0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7.53万人,比上年增加5.1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1.39万人,减少7.96万人;第二产业134.37万人,增加30.53万人;第三产业101.77万人,减少17.4万人。在岗职工32.07万人,增加1.13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质量还有待提高,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口、资源、能源的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基础地位还有待巩固;改善民生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二、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98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35%。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36.9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1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9.33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86.5万吨,比上年增产5.25%,连续五年增产。油料产量14.3万吨,增产0.53%。

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成功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总数达到6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总数达2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达到446家,社员2.3万人。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86.5 5.25

油料 14.3 0.53

其中:花生 3.57 2.89

油菜籽 9.82 15.1

茶叶 0.82 1.9

蔬菜 125 11.61

水果 15 20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农业企业250家,总数达2500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103家,总数达409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总数达到22家,万年贡米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农业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占全省的30.3%;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个。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9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农用拖拉机3.67万台,增长22%;农用运输车2.08万辆,增长3.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85万吨,下降1.98%。农村用电量8.35亿千瓦小时,增长11.04%。有效灌溉面积244.73千公顷,新增8.4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53千公顷。

新农村试点建设扎实推进。13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48亿元,改路2885多公里、改水69283万户、改厕近70781万户。试点村成为广大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达到38.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70亿元,达到178.99亿元,增长26.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9.64个百分点,达到73.08%;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