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上饶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文化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07%;第二产业投资13.24亿元,增长187.83%,其中轻工业投资2.89亿元,增长138.84%;纺织工业投资0.17亿元,增长7.31倍;机械工业投资2.12亿元,增长7.34倍;第三产业投资24.5亿元,增长44.71%,社会服务业投资2.08亿元,增长57.58%,教育文化艺术投资1.62亿元,增长128.1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商品房购销两旺。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96%,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增长85%,其中个人购房面积为47.14万平方米,增长63.11%,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8.62%。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梨温高速公路上饶段顺利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挂线基本建成,上分线改造基本完成;鄱阳湖防洪主体工程、市区城市防洪工程(市北堤)已基本建成。鹰潭—上饶220KV输变工程、上饶220KV变电站已经完工。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顺利实施。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水力发电15万千瓦;新建公路42公里,改建公路50公里;城市煤气生产能力2万立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8.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36万平方米,城市防洪长堤2.8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假日消费正在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8亿元,增长9.58%。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59.24亿元,增长10.72%;农村市场(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7.76%,增幅比城市低2.9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9.66亿元,增长15.60%,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1亿元,增长7.24%;农业生产者完成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12.36%。

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消费档次明显提高。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移动电话向普及化迈进,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外和境外资金逐渐进入我市流通领域,各种超市、连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给商业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318个,全年成交额37.74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个,成交额达5.43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14.39%。

六、对外经济

我市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全力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形势呈现稳步发展的局面。全年全市外贸出口额4528万美元,增长39.3%。

通过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加快与全球经济对接及与沿海地区互动中进一步拓宽了发展空间,全市利用外资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57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3倍;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6104万美元,增长1.83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104万美元,增长1.83倍;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增长2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个,增长22%。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8.88亿元,同比增长3.42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结构进一步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873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公路增长7.36%。完成旅客周转量192978万人公里,增长14.57%;其中:公路增长15.28%。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新型通信业务不断涌现。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8亿元,增长10.76%;电信业务总量9.07亿元,增长12.25%。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34.68万门,总容量达到96.38万门。年末全市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0.4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73万户,比上年增加4.93万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1.7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9.66万户,增加5万户,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3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68亿元,同比增长18.02%。全年接待国外旅游者共计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1%;全年旅游创汇收入360万美元,增长12.2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37.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36亿元,增长19.2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7.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9亿元,增长15.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9.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9亿元,增长18.3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5.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65亿元,增长14.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54.55亿元,增长13.6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4.04亿元,增长16.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57.3亿元,增长28.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645.64亿元,增长29.8%,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1.66亿元,比上年下降28.7%。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4.58亿元,增长40.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9亿元,增长16.87%;人身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增长54.8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75%,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69亿元,增长16.55%;人身险给付金额0.62亿元,增长93.75%。参加社会保险职工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已有273576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850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7.6万人。科技活动日渐活跃。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3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3项,成交额4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整体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取得成果21项,有13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三种专利申请76项。专利授权数为6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0%。

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逐渐加大,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一批成果,部分已被有关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3330人,增加1018人,在校学生8041人,增加2380人,毕业生1240人,增加44人。中等教育继续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3078人,增加39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3.87万人,增加4.43万人;普及义务教育有新进展。全市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35.82万人,增加2.7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9.0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4%。在托儿童9.02万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804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9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