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保持平稳。2003年,全社会公路旅客周转量16.78亿人公里,下降11.9%,货物周转量18.9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旅客运输量3509万人,下降11.7%,货物运输量2077万吨,增长0.9%;铁路旅客发送量185.24万人,增长1.84%。货物发送量79.60万吨,增长16.8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2003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总量7.41亿元,增长12.62%,固定电话用户数57.2万户,增长18.62%,固定电话户普及率为44.36%;移动电话用户41.06万户,增长5.82%,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9部。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强劲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19.2%。其中,工商税收5.5亿元,增长23.7%;农业税收2.7亿元,增长7.8%。全年财政支出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农业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6.7%和10.8%。 金融信贷增长较快。自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持续加快。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亿元,比年初增加3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8.8亿元,增加26.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4亿元,比年初增加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2.5亿元,增加6.0亿元;中长期贷款49.5亿元,增加4.3亿元。 保险事业加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8.3%;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7亿元,增长74.1%。各项赔付支出1.1亿元,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赔款0.2亿元,增长88.3%;财产险赔款0.9亿元,下降1.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招生4240人,比上年增招936人,在校生1.02万人;普通高中69所,在校生9.1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0.77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学生)。普通初中在校生20.89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42.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增强。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3万人。全年开发重点新产品30项,推广应用技术15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艺术馆14个;图书馆13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07%和95.24%,分别比上年提高0.47和0.44个百分点。井冈山精神展览在京首展成功;《乡里法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7个,卫生技术人员10932人,病床床位9194张。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高效建成了市防治传染病医院。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上获得综合一等奖,在全国性比赛中连续两次获得跆拳道冠军,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及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实施了道路硬化、大树进城和亮化工程,建设了一批城市公用设施项目,全市完成城建投资13.6亿元,新增城市道路88.9万平方米、园林绿地5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继续加强,全市开展了市容、环卫和大气环境整治,城区垃圾袋装率和无害化处理有明显提高。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赣江吉安段及其支流水质维持在三类水平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内。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9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环境监测人员88人。全年环境保护投资总额19109.3万元。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6.68万人,出生率为14.48‰;死亡人口2.84万人,死亡率为6.15‰;全年净增人口3.4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3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63.21万人,其中:市镇人口为143.97万人,占31.08%;乡村人口为319.24万人,占68.92%。男性人口240.77万人,占51.98%;女性人口222.44万人,占48.02%。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9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8.72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尽管受非典和旱灾影响,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负担减轻等多种因素推动,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29.66元,比上年增加84.33元,增长3.7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为5.6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12亿元,为1.26万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及代缴社会保险费4439万元,有10.3万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共发放低保金564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发展,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启动运行;农村税费改革八项配套措施得到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注:1.公报数为年快报数 2.人口数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 3.公报数与年鉴数不一致时,以年鉴数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