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新世纪和“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依托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计算,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2.7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6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85.48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63亿元,增长1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83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4.6:29.4:36.0调整为32.8:30.2:37.0。经济发展做到了效益和速度同步增长,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产比重小的格局仍未有大的改变;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购买力偏低;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亏损较大;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收支矛盾较大,部分县(市)特别是乡(镇)欠发工资的现象比较突出;下岗、分流人员继续增加,再就业的压力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村经济:各地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增加农作物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65.57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8.08亿元,下降3.3%;牧业产值52.58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15.83亿元,增长7.9%。多种经营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82.2%,农产品商品率69.2%,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6个百分点。通过结构调整,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林业生产: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积5.21千公顷,迹地更新面积3.08千公顷,低产林改造面积11.59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14.46千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9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2%。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5263吨,油茶籽31290吨,松脂13558吨,竹笋干2169吨,板栗2122吨。 农业生产条件: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2.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2%;耕整机1.50万台,增长53.5%;农用运输车1.09万辆,下降2.0%;拖拉机1.31万只,增长19.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24万台,增长22.6%;农用水泵3.25万台,增长10.8%。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75.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6.2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37.11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4.2%、79.1%和65.6%,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年农村用电量49292万千瓦时,增长5.5%;化肥施用量64.31万吨,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01年是三年主攻工业的第一年,全市上下把工业经济摆在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的战略位置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2万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工业增加值66.02亿元,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76亿元,增长15.8%;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17.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49.35亿元,增长20.0%;轻工业产值29.41亿元,增长9.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25.83亿元,下0.2%;集体企业产值5.05亿元,下降13.8%;股份制企业产值26.02亿元,增长34.5%;“三资”企业产值11.11亿元,增长13.0%;其他工业产值10.75亿元,增长49.2%。 工业经济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71亿元,比上年增长95.3%。工业产品销售率96.2%,与上年持平。实现利税总额7.77亿元,增长37.9%,其中利润1.3亿元,增长8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82.8%,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01年,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11亿元,增长22.4%。房屋施工面积356.8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9.3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2.0%、9.4%,工程质量优良率为27.8%,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474万元,其中利润135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上投资43.90亿元,增长4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89亿元,增长25.8%;更新改造投资4.03亿元,下降3.6%;房地产开发投资9.62亿元,增长85.0%。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13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倍;第二产业投资13.82亿元,增长33.1%,其中制造业投资8.26亿元,增长145.9%;第三产业投资29.69亿元,增长50.9%,其中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7.38亿元,增长33.8%。 房地产开发: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5.0%,成为投资的一大亮点。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94.26万平方米,增长81.1%;销售面积75.32万平方米,增长129.9%。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513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3409公里,新增160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的比重93.7%,提高1个百分点。铁路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64.4万吨,增长25.5%;旅客发送量185.4万人次,增长4.1%。公路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560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6859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5%和1.6%。 邮电通信事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电话年末到达户数66.45万户,增长32.1%;全市电话普及率8.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7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385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2.6%,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41.63万户,新增24.39万户。因特网拨号上网用户5.48万户,增长95.5%。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27亿元,增长11.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63.84亿元,增长10.7%;餐饮业实现7.43亿元,增长15.1%;制造业实现6.51亿元,增长10.7%;农业生产者实现19.92亿元,增长8.2%。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2.4%,衣着类价格下降2.1%,居住类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价格下降2.3%,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2.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8.3%,娱乐教育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