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发展环境创优,县域经济创特,发展思路创新”的目标要求,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国民经济运行出现喜人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九五”时期,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结束了持续五年增速下滑的局面。初步测算,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九五”时期年均增长10.1%,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增长10.9%。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42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44.3∶30.2∶25.5调整为34.7∶29.3∶36.0。 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在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6%,衣着价格下降7.1%,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1.8%,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 下降2.9%,居住价格上升2.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4.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8%。 在减收增支因素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收入征管,强化税收稽查,努力挖潜增收,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15.14亿元,增长1.3%。财政支出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卖难”和贱卖问题仍较突出,农民增收十分缓慢;国有企业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财政收入总水平偏低,增收乏力,收支矛盾突出;下岗、分流人员继续增加,再就业的压力很大,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扬优势、抓重点、创特色,因地制宜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64.28亿元,增长0.24%;林业产值8.01亿元,增长6.62%;牧业产值51.57亿元,增长2.4%;渔业产值14.50亿元,增长1.04%。多种经营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81%,农产品商品率达67.6%,分别比上年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通过结构调整,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各地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重点,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积7.8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69%;迹地更新面积6.91千公顷,下降18.03%;低产林改造面积39.47千公顷,增长67.74%;封山育林面积1402.22千公顷,增长0.12%;活立木蓄积量8015.18万立方米,增长1.46%;森林覆盖率74.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5470吨,下降15.42%;油茶籽37633吨,下降3.81%;松脂14092吨,下降13.32%;竹笋干2772吨,增长51.15%;板栗1950吨,下降2.21%。 畜牧业和渔业保持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0.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4%;拥有耕整机9759台,增长26.84%;农用运输车1.11万辆,增长41.84%;拖拉机1.1万台,增长8.97%;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6万台,增长22.5%;农用水泵2.93万台,增长0.87%。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72.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5.5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34.4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3.26%、78.4%、64.65%,比上年均有提高。全年农村用电量46710万千瓦时,增长9.07%;化肥施用量63.78万吨,增长3.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围绕国企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一些陷入困境的企业重现生机,一些生产效益一般的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原来优势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初步扭转了工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32.36亿元,增长6.93%。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7%,其中地方工业产值57.37亿元,增长10.41%。全年轻工业产值28.67亿元,增长14.64%,其中食品工业产值16.58亿元,增长24.92%;重工业产值39.29亿元,增长9.89%。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39.02亿元,增长8.04%;集体企业产值7.12亿元,下降8.41%;股份制企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23.43%;“三资”企业产值9.58亿元,增长11.02%;其它工业产值6.31亿元,增长40.54%。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新产品产值1.66亿元,增长66.99%。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76%,略高于上年。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统计口径范围内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104万元(上年亏损6524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4.96%,比上年提高11.67个百分点。 建筑业有序发展,企业效益提高。2000年,全市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3%。房屋施工面积292.4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4.87万平方米,工程质量优良率为16.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642万元,增长2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增长1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2.01亿元,增长7.0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79亿元,增长29.58%;更新改造投资4.18亿元,下降23.29%;房地产开发投资5.2亿元,增长29.74%。 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对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9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5.51亿元,增长48.43%。一批水利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赣州市、信丰国家粮食储备库竣工。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全年改造和新建二级以上公路206公里,昌厦一级公路赣州段、323国道江口至瑞金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县乡公路三年决战目标基本实现,至2000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6亿多元,新建县乡水泥(油)路1184公里,新建乡村公路1200公里。与此同时,商品住宅销售活跃,销售面积大幅上升,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19%,其中个人购房31.53万平方米,增长5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