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1 江西省统计局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全年共有296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有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171件,增长12.7%;授权专利1536件,增长12.9%。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9.3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4.0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2.5亿元。

综合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共有947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个,有29个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共获2929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其中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666张;共有348家企业获得1696张3C证书;共获226张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0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4万台件。开展定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5034批次;截止2006年底,共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172张,增长63%。年末拥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3个。全年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8271张,大地成果17010点,航摄成果15865片。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文化馆101个,公共图书馆105个,博物馆87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5%;电视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352.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2%。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3308种,比上年增加64种;共出版各类杂志5603万册、图书15340万册、报纸66587万份,其中杂志和报纸数量分别增加18万册和7323万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210个(包括个体机构),其中医院、卫生院20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4个,卫生监督检验所88个。卫生技术人员11.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14万人,注册护士3.79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16万张。乡镇卫生院1528个,床位2.0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1万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4个,青少年俱乐部73个,晨晚炼健身活动点40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周在全省各市、县、区全面展开,全年健身活动人数超过千万人次。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22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个,老区和贫困地区“雪碳工程”设施建设项目9个。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43枚金牌、43枚银牌和35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39.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89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2.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9.69万人,出生率为13.80‰;死亡人口25.99万人,死亡率为6.01‰;自然增长率为7.79‰,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886万元,共有31439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1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9.1平方米和35.9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2平方米和1.8平方米。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从业人员2321.1万人,比上年增加44.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07.4万人,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639.5万人,增加20.0万人;第三产业774.2万人,增加24.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4.5万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3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3万人,其中“4050”人员4.1万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1亿元,增长1.3倍,直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2.46万人,带动就业人数7.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员56.8万人,跨省劳务输出达到56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完善。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1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03.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11.6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64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00.2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享受低保人数104.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2.46亿元。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74.5万平方米,廉租房受益人数19212户。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13.3万人,增加36.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221万人,农民参合率达85.0%,参合县比率40.4%,筹集合作医疗资金63650万元。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人数45.3万人,救助资金5700万元。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人数10.5万人,救助资金450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41.1万人,增加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07.9万人,增加54.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23.2万人,增加5.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066个,提供床位14.7万张,收养人数13.4万人,临时救济困难户达3.65万人次。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053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28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480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年水资源总量158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1%。人均水资源量约3645立方米,增长4.4%。全年平均降水量1680.0毫米,增长1.4%。年末全省25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84.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6.65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03.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2%,其中生活用水增长0.3%,工业用水减少6.5%,农业用水减少0.5%。人均用水量为469立方米,减少2.9%。全省基建占用耕地4400公顷,比上年减少2.9%,退耕还林6.4千公顷。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成效。全省已发现的矿种有166种(以亚种计)。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0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68种,水气矿产1种。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191人,共有县级以上环境监测站96个,比上年增加6个。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设区市城区中,有9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达标),占设区市数的81.8%;有2个设区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三级,占设区市数的18.2%。南昌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6%。全省已建成59个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11.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25.9%;已建成4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540.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8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