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江西省统计局

江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46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连续四年实现12%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6.3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319.0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13.5亿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达10679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9:47.3:34.8调整为17.0:50.2:32.8,第二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1%,提高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5.4%。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2%。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财政总收入达5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已是第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地方财政收入达305.3亿元,增长20.7%,其中增值税41.2亿元,增长21.6%。继2005年贵溪市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亿元后,青山湖区、丰城市、南昌县2006年相继进入10亿元县行列。此外,西湖区、东湖区、广丰县、樟树市、德兴市、安源区等6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全省99个县(市、区)中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达94个,比上年增加10个。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

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竞争力还不强;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一些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4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239.3千公顷,增长1.6%。油料种植面积585.8千公顷,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65.7千公顷,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555.5千公顷,增长2.2%。粮食总产量1896.5万吨,增产42.6万吨,总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量250.1万吨,增长2.2%,其中,牛肉增长15.3%,羊肉增长6.8%,猪肉增长1.7%。全年完成造林64千公顷,增长34.5%,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水产品产量179.9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37.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0.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22.0万千瓦,增长20.0%;联合收割机达1.67万台,增长36.5%;农用运输车1.39万辆,增长19.0%。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2.5%。农村用电量48.3亿千瓦小时,增长7.1%。有效灌溉面积1836.4千公顷,新增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89.3亿元,增长22.7%,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增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加强。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5亿元,增长27.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50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9.5%;发电量403.5亿千瓦小时,增长14.4%;原煤2122万吨,增长19.2%;钢材1236万吨,增长21.2%;水泥4206万吨,增长21.7%;服装5.3亿件,增长20.8%;机制纸及纸板91.4万吨,增长39.2%;家用电冰箱30.5万台,增长16.0%;汽车23.4万辆,增长12.9%;十种有色金属54.4万吨,增长6.4%。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4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实现利润198.1亿元,增长75.1%;实现利税418.0亿元,增长51.0%;亏损面为15.5%,下降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170%,达到174.8%,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实现盈利,有色、非金属、电热等行业效益提高较快,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拉动明显,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79.6亿元,增长1.9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14.3亿元,增长7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9.5亿元,增长87.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8.3亿元,增长2.8倍;这四大行业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80.9%,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全省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6740家,比上年末增加965家;安置从业人数123.9万人,净增就业岗位17.7万人,增长16.7%;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65.8亿元,增长36.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完成2323.4亿元、136.0亿元和265.7亿元,分别增长57.2%、49.8%和43.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达3家,其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次突破300亿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8.6亿元,增长19.5%;税金总额23.3亿元,增长2.8%。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到8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77.4亿元,增长25.0%。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4.5亿元,增长27.2%;第二产业投资1012.1亿元,增长38.8%,其中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1004.0亿元,增长38.4%;第三产业投资1340.8亿元,增长16.2%;非国有投资1374.5亿元,增长32.1%,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4.7%提高到5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21.4亿元,增长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