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南昌市统计局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18.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接待海外游客6.52万人次,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9亿元,增长18.6%;旅游创汇0.18亿美元,增长4.9%。截止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0家;拥有旅行社150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6家;旅行社组团国内游35.9万人次,增长12.7%。

六、建筑业 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我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房屋施工建筑面积2451.2万平方米,增长31.9%;房屋竣工建筑面积1241万平方米,增长58.0%。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04万元/人,增长19.5%。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1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竣工面积426.5万平方米, 增长63.7%。完成商品房销售额62.47亿元,增长20.8%,其中住宅销售额57.34亿元, 增长23.9%。商品房销售面积249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销售233.2万平方米, 增长22.3%(见图3)。 全市二手房累计成交2.51万宗,比上年增长15.4%;成交面积251.7万平方米,增长16.9%;成交额36亿元,增长22.7%。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分销售地域看,城市实现零售额244.69亿元,增长16.8%,农村实现零售额62.80亿元,增长11.6%;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49亿元,增长16.3%。

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呈现新热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用电器等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全年汽车销售额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1%;通讯器材类0.66亿元,增长1.3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1.86亿元,增长9.2%;文化办公用品类0.27亿元,增长76.1%。

商贸流通:城市商贸功能进一步完善。打造了洪都大道、建德观、师大南路、绳金塔西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42个,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8个,成交总额达279.4亿元。其中,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34.8亿元,增长22.5%。城南兴发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城北白水湖物流园区已完成规划,保税物流中心第一期动工。年末,我市最大的“八大商场和六大超市”共实现零售额42.68亿元。其中百货大楼销售额15亿元,增长11.3%,跃居全国第14位。

八、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城区道路总长度达833.04公里,道路总面积1673万平方米。全市汽车保有量达16.19万辆,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载货汽车4.46万辆,增长7.3%;载客汽车10.4万辆,增长25.4%。2005年我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8.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4%。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128.2、21.05、8.29和1.23亿吨公里;实现旅客周转量88.79亿人公里,增长6.5%。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完成51.24、23.78、0.04和13.73亿人公里(详见表6)。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能力和服务功能继续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发送特快专递137.7万件,增长39.5%;发送包裹58.72万件,下降5.3%。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54万户,新增16万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39.11万户,新增8.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7.68万户,新增53.37万户,增长32.5%。互联网窄带接入用户41.33万户,增长0.6%。 国内长途通话量1.87亿次,国际与港澳台电话业务量41万次。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97.27万门,新增19.1万门。其中,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16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40.44万门。

九、金融保险业

银行: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3.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9.7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0.9%。中长期贷款累计投放50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9.2%。短期贷款以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为主,两者共计219.55亿元,占短期贷款的52.3%。中长期贷款以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为主,共计364.59亿元,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达7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6.65亿元,比年初增加218.0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545.13亿元,增加25.88亿元。

保险: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2家;保险中介机构34家,增加10家。全年保费收入20.4亿元,增长9.9%。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4.2亿元,增长9.7%;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6.2亿元,增长10.1%。全年赔款及给付合计3.4亿元,其中产险公司2.1亿元,寿险公司1.3亿元。

证券: 全市证券业法人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9家,证券机构股民累计开户数50.49万户。年内客户交易结算资金12.57亿元;A股交易额520.22亿元,B股交易额1.72亿元。

农村信用联社: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年末全市共有240家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9.5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29.79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农户贷款15.25亿元,增长21%。

十、民营  科技

民营经济:个私民营经济日益壮大。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个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目前全市个私民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累计超过12万户,从业人员近70万人。2005年共上交税金30.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4.1%,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400项,比上年增长1.7倍;成交额5.51亿元, 增长48.1%;专利申请1150件。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4项,其中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的有40项。

十一、文化  教育

文化事业: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综合档案馆11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1个。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全市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2座,调频广播台和传输台8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和差转台30座。全年出版报纸4.5亿份,杂志0.5亿份,各类图书1.69亿册。

基础教育: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初中入学率为98.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7%。普通高中在校生9.45万人,比上年增长8%;高考录取率为69.0%,其中一本本科院校录取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