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9亿元,同口径增长18.2%。财政支出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9.9%。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在税务部门组织的收入中,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48亿元,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6.75亿元,增长8.4%;国税部门组织收入5.61亿元,增长11.4%,其中税收收入5.59亿元,增长11.4%。 金融机构存贷款俱增,贷款增长快于存款。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4.91亿元,比年初增加27.41亿元,增长19.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4.21亿元,增长2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36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3.48亿元,增长30.4%,贷款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5.06亿元,增长20.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2.25亿元,下降28.5%;中长期贷款余额73.50亿元,增长40.2%。贷款投向重点突出,主要支持电力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房地产开发和个人消费。全年电力行业贷款增加11.14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3.4%;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0.1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0.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72亿元;房地产类贷款增加4.5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3.5%;农业贷款增加3.5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0.5%。票据融资业务拓展迅猛,年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25.4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0亿元;票据贴现余额2.95亿元,增加2.47亿元。现金投放量减少,全年现金净投放10.34亿元,比上年少投放4.16亿元。外汇收支形势较好,全年外汇净结汇2.69亿美元,增长41.4%。金融效益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当年实现利润8341万元,比上年增长7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76亿元,不良贷款率5.4%,分别比年初下降1.28亿元和2.8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各项保费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15.0%;人身险保费收入3.28亿元,增长37.1%。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47亿元。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0.74亿元,比上年增长8.3%,赔付率为62.0%,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人身险满期给付支出0.14亿元,比上年下降6.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8万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全年共争取到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37项,其中“柘荣太子参GAP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周宁县1950—2001年疟疾流行与防治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全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生产、经销企业的产(商)品223批次,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80.8%,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商品质量抽检合格率89.3%,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有17家企业取得3C证书,22家企业36个产品通过QS认证,2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3项产品通过质量认证。全年实施强制检定计量标准器具17个、工作计量器具2.48万台件。创名牌工作又有新进展,全市有17个工业产品和15个农业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当年有13个企业标准备案,累计126个;有9家企业9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7家企业15项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古田银耳通过了“原产地域保护”,成为继武夷岩茶之后的第二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全市有16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小学在校生32.54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5%,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15.97万人,毛入学率94.5%,辍学率1.55%,下降0.9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2%,提高9.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8.22万人,增长15.6%;毛入学率45%,提高6.1个百分点。7所大中专学校在校生10784人,比上年增加2780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06人,在校生43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18万人。成人中学招生496人,成人初等学校和乡镇成人文技学校招生4.53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稳定发展,全年3.39万人次报名,1200人取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发展,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含幼儿园)219所,增加26所;在校生2.76万人,增长23%。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普及县”工作,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素质教育加快推进。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剧场、影剧院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文化站57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693场,观众157万人次。文艺活动十分活跃。举办了宁德市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市首届少儿舞蹈电视比赛等活动和“6.28闽东招商节文艺晚会”、福安“三月三”畲族歌会、“清风颂”反腐倡廉文艺汇演等文艺演出;开展“文化三下乡”、“百团千场、服务万民”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极大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文艺创作取得成效。在福建省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各有2个节目分获金奖和银奖,4个节目获铜奖,1个节目获特别奖;在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评选中,舞蹈《我的家》获二等奖,诗歌《自己的西部》、《听山》、歌曲《三沙港小夜曲》和舞蹈《手指舞》均获三等奖。年末全市有中短波广播转播台4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4座,广播节目9套,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3.3%;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6座,电视节目10套,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1%。全市有线电视联网用户28万户。广电事业成果显著。完成“数字宁德”横向接入网建设,组建成立宁德市广电综合信息网络公司,实现了宁德电视台所有节目在全市覆盖的目标。还与温州签定电视节目宣传协议,两地电视节目互传为促进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架起了桥梁。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58个,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112个,预防保健机构22个,门诊部及诊所258个。年末卫生机构病床位593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位5185张。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960人,其中医生3148人,护士236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8.3%,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9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竞技体育在射击、射箭、OP帆船、帆板、跆拳道、拳击、跳水、蹦床、举重、足球等项目上都有一定的实力和特色,在省赛中具有竞争力。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市有2项表演项目获得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