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三明市统计局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列入2000年全市“重中之重”的10个新开工项目已有8个开工建设,1个基本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10个“重中之重”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沙县城关水电站、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强牛皮箱板纸、三明烟叶打叶复烤生产线、闽江上游洪水预警报二期工程已投产或试运行;三明华茂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三钢高效连铸及连铸坯热送热装改造项目、三化电石炉半密闭烟气改造及余热利用项目和三元竹洲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年内均可建成投产;闽江上游沙溪流域三明段防洪一期工程已建成27.24公里,其中2000年完成17.3公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列东输变电工程部分已峻工投入运行,110KV线路电缆已敷设完毕,农网改造全年完工915个行政村;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工程三明连接线已全面开工建设;永安贡川水电站、蕲蛇酶注射液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永安智胜公司高效三元复合肥、将乐高低频电子系列产品开发,三重机冲击式和振动压路机、三明辉煌机械厂稀土氮化硅陶瓷轧辊产业化、下洋电信生产用房、三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前期工程和开工准备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构筑我市快速经济通道打下良好的基础。据交通部门预计:全市公路货运量2200万吨,货运周转量11.4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完成3900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13.64亿人公里;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6万吨,货运周转量900万吨公里。铁路旅客运输到发量总计329.3万人,比上年下降12.7%;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149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1%。

邮政通信完成业务总量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网络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城区大对数主干光缆的敷设工作。新建无线环路-无绳电话覆盖三明、永安、沙县城区的电话网。全市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6万户,全区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4.1部/百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7个老区基点村通话任务,行政村的通话面上升到96%。全市新增移动电话9.4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8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48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2.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和9.5%。个体经济零售额5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3%,餐饮业增长16.1%,制造业增长11%。

我市以假日经济兴起为契机,重点抓好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促销环节,合力共树“三明大金湖”旅游品牌。据旅游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1.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6%,其中门票收入2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15.7%和6%。

七、对外经济

2000年,全市外经贸通过优化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改革招商方式、改进和完善外经贸环境,外贸出口继续呈现回升态势。全年外贸出口10732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增长47.5%;实际利用外资60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外资来源呈现多样化,改变了以往以港澳台资为主的局面,开始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军,去年来自这些国家的外资金额占利用外资总额的33.3%。对外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新增派出劳务875人。

全年共接待住宿境外游客3037人次(测算数),其中外国人1077人次,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1960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税性收入有所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19.3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5亿元,增长8.3%。全市财政支出17.3亿元,比上年增长8%。

金融总体运行平稳。2000年,股票市场极为活跃,受资金申购新股影响,储蓄存款进一步分流但总体增长,现金投放强劲,工资性及储蓄存款现金加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34亿元,比年初增加3.79亿元,增长2.41%,比上年同期少增11.9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3.9亿元,比年初增加0.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98亿元,比年初减少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9.22亿元,比年初增加4.24亿元,增长3.4%,比上年同期少增4.8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11.07亿元,累计支出612.7亿元,收支相轧净投放1.63亿元,同比少投3.27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41亿元。财产险赔款支出0.88亿元,人身险赔款支出0.5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0年,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技,构建我市科技发展的新格局,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年全市科技三项费用占市本级财政总支出的1.54%。

全年列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0多项,其中有7项被省科技厅列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大田水泥厂和永安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6种产品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新产品,并列入200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有新的发展。沙县北郊12.2平方公里区域被选定为徐碧高科技延伸拓展区,永安尼蔼高科技园也积极拓展空间,由原来的3.57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管理机构日趋完善,成立了三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时建立三明市常设技术交易市场。

加强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市12个县(市、区)都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尤溪、永安、泰宁3个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重点中心,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评审单位。

科技转化生产力步伐加快。“三明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项目区内珍稀食用菌和优质稻两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它三大工程竹类资源、优良禽畜、优质果蔬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建莲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全面实施。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规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2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