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三明市统计局

技术监督部门切实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努力维护经济秩序。全年行政执法立案294件,现场处罚345件,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680多万元,处罚没款180多万元。全市新通过质量体系认证28家,新完成工业企业计量达标14家,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消灭无标生产。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复成立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24亩,校舍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在校生达5230人,共设置13个系(部)、37个专业,拥有教职工人数586人,其中各类高级职称86人,各类中级职称227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市高考考生上线率77.32%,全市万人口上线数达15.73人,居全省第三位。加快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全市中小学配备计算机7848台,建设校园网7所,有18名师生在全国和省级有关信息技术竞赛中获奖。全市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89%,初中阶段入学率118.5%,残疾儿童入学率90.03%,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8.90%,17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87.72%,15周岁文盲率0.38%,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99%,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8.6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市职专、职高招收新生5323人,有297名职业学校学生被厦大等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持有人数达2100多人,推荐就业率达90%以上。全市报考成人高校4282人,录取新生1646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5.16万人,11.69万人次,合格4.3万人次,毕业138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市以抓好精品生产和拓展文化产业为重点提高文化工作的品位和质量,以举办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社会文化的普遍繁荣。在国家赛事中获金奖1项,铜奖1项,表演奖2项,提名奖1项,入展1项。在省级赛事中获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9项。泰宁县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沙县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全市已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全省文化先进县3个。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广播电台1座,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93.26%,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28%。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厂矿企业)931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41个,中心卫生院31个,乡镇卫生院106个,卫生防疫站13个、妇幼保健所8个,卫生学校8个,药品检验所6个,专科防治所1个,医学科研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9个。拥有病床总数8366张,卫生工作人员10520人,其中卫技人员8889人(含高级职称429人)。全市已有115个乡镇401个行政村开展合作医疗,分别占全市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82.14%和2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2.14个百分点和5.39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体育大会上获男子健美70公斤级第二名及女子健美和健美操第五、六名。在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金牌、银牌各一枚。举办中日女排对抗赛及一些趣味较强的体育健身活动和比赛,不断提高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活跃群众体育生活。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对市区2880人进行体质监测。全市有1147所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参加锻炼的学生达42.67万人,有40.05万人达标,达标率为93.86%。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至2000年底,全市列入“一控双达标”考核的534家工业企业都已实现了达标排放;列入总量控制的12种污染物,都控制在省下达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尤其是废水中的砷和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上年度分别削减72.8%、58.9%、51.8%。辖区环境质量总体上有较大改善,地表水水质都已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环境污染指数控制在二级水平内,主要污染物总悬浮微粒(TSP)的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上年下降4.9%,达建市以来的最好水平。市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达到15.93、8.015平方公里(覆盖率分别达91%和45.8%)。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上升。全年出生人口39207人,出生率14.7‰;死亡人口17289人,死亡率为6.48‰;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19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2‰,比上年上升2.0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266.72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65万人。在总人口中其中非农业人口66.85万人,占总人口的25.1%;农业人口199.87万人,占74.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1元,比上年增长6%。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82元,比上年增长4.9%。全年城镇私人建房竣工住宅面积122.6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积极拓展养老保险筹资渠道,努力把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全市参保职工人数16.34万人,征缴养老金3.09亿元。全市有1541户3689人享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累计发放保障金242.6万元;农村有2639户5393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98.06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去年,全市先后遭受四次特大的暴风雨、龙卷风、台风灾害袭击,据不完全统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民政部门认真查灾核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安排好群众生活。全市全年共拨出救灾款、捐赠款1104万元,动用救灾预备金104万元,确保了灾区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上数据为2000年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