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三明市统计局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步伐加大,财政、金融形势平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82.41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63.53亿元,增长18%。市场物价涨幅持续走低,呈现涨幅低、波动小的特征。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2个和3.1个百分点。物价指数在低位运行主要是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农业连续丰收;买方市场形成,市场机制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脆弱,企业经济效益回升缓慢,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增长后劲不足,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三大历史性任务如期实现。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线,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农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7.98万亩,比上年扩大5.19万亩,烟叶播种面积55.59万亩,比上年增长48.4%。粮食、烟叶、水果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供应状况进一步改善。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面积22.28万亩,主要林副产品产量:油茶籽2.76万吨,笋干2.58万吨,香菇1.3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23.3%和18.8%。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肉、禽、蛋等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渔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78万吨,比上年增长14.5%,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迅猛,淡水鳗产量4454吨,比上年增长46.8%。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用运输车4514辆,比上年下降1.3%,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1.53万吨,比上年增长3.5%,农村用电量4653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年末耕地面积中,实际机耕作业面积152.59万亩,比上年下降4.7%。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完成出****货值6.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稳定增长。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坚持技术进步,开拓营销市场,强化生产调度,加强企业管理,狠抓扭亏增盈工作。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增加值5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9.64亿元,增长1.2%;集体企业完成14.08亿元,增长3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16.37亿元,增长30.4%。轻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7.1%,重工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19.3%。

企业技术进步取得成效。我市企业积极加大企业技术进步力度,加速企业技术创新,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的调整优化,同时在抓好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学研联合、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也取得成效。省下达新产品项目计划27项,已确认11项其中达国际水平3项,国内首创2项,国内领先2项,国内先进4项,获省优秀新产品5项,列入省重点扶持的稀土项目1项。认定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4.03%,比上年高9.3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120.87%,其中国有企业经济指数为70.02%,比上年高0.92个百分点。企业间资金拖欠仍较严重,应收帐款净额比上年同期上升17%。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7.79亿元(不包括城乡私人建房和农村集体投资),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4.11亿元,增长0.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11.37亿元,增长13.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29亿元,下降30%。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基建和更改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基建和更改投资的比重从上年的50.8%上升到5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9.85亿元,增长3.1%,占基建和更改投资的比重从上年的39.7%下降到38.7%。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列入市10个重点建设项目除两个项目(青纸漂白浆缓建、国道205线市区过境公路作施工准备)外,其余8个项目完成投资额4.25亿元,占年计划投资额的95.5%,累计到位资金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斑竹水电站1#机组建成投产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5万千瓦,六角宫水电站两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5万千瓦,沙县官蟹航运枢纽工程土建工程全部完成,市区防洪堤一期水下工程已完工,将乐孔头水电站取得阶段性工程进展。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市公路“先行工程”累计完成公路改造1057公里,建设总投资达19亿元,建成二级公路540公里。全市1724个行政村中有1722个村实现通公路,通路率达99.88%。全年公路客运量5300万人,客运周转量1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1.4%和6.8%;公路货运量2310万吨,货运周转量1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6%和0.1%。邮电部门业务总量全年完成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邮电通信加大业务新增长点的投入,坚持量质并重,综合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新增城乡电话46736户,城乡市话用户达22.54万户,市话普及率达27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7698户,新增14903户;无线寻呼用户198008户,新增75202户;数据业务用户959户,新增422户。全市又有261个行政村实现通话,使村通话率达82%,继沙县之后,梅列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零售市场的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同步活跃,全市农村实现零售额4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城市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增长18.5%;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8%,比国有零售额的增幅高出13.4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的零售额增长迅速,全市制的零售额增长迅速,全市制造业零售额达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增幅居行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