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三明市统计局

三明市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九日

1998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增加投入,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32亿元,比上年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7.6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71.74亿元,增长14.4%。

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13.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1万人(已按同口径换算、下同)。其中国有经济、城镇集体、其它所有制从业人员28.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6.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4万人。再就业工程有了较快进展,通过多种渠道已分流安置1513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5%。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乏力;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继续增加;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3.48万亩,总产达141.45万吨,比上年增加3.25万吨,增长2.4%。

多种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市水果产量达43.09万吨,比上年增长7.4%;花生产量1.5万吨,增长5.4%;茶叶产量1.19万吨,增长6%;莲籽产量0.16万吨,增长17.7%;食用菌产量4.34万吨,增长7.9%;烟叶产量3.36万吨,减幅达46.1%。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全面发展。猪牛羊肉产量达到7.77万吨,增长14.3%;禽蛋产量达到2.37万吨,增长19.6%;水产品产量达到6.35万吨,增长9.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林业部门加快后续资源培育,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2.22万亩;全年完成新造幼林抚育7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59.64万亩,林木抚育间伐44.34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达189.65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新增早涝保收面积2.34万亩;新增机电排灌面积0.3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先后完成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加盟厦门厦工集团、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加盟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三明制药厂等资产重组工作。用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政策,2户企业破产终结、4户企业兼并和5户企业减员增效均已办结手续,纺织行业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4.3万锭。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9%。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9.63亿元,下降3.6%;集体企业完成8.09亿元,增长20.3%;股份制企业完成9.63亿元,增长5.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4亿元,增长2.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1.44亿元,下降2.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69亿元,下降1.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钢产量108.44万吨,增长29.7%;成品钢材产量116.02万吨,增长29.3%;生铁产量99.39万吨,增长25.9%;化学农药0.81万吨,增长12.1%;人造板产量24.93万立方米,增长8.5%;发电量59.55亿千瓦时,增长8.5%;水泥571.74万吨,增长6.2%;化肥30.22万吨,增长5.5%;纱产量2.48万吨,下降3.5%;布产量1.03亿米,下降14%。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实现利润0.65亿元,下降71.4%;亏损企业亏损额4.46亿元,比上年增亏5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2.96亿元,增亏51%;年末产成品库存达10.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42亿元,下降3.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0.78,比上年下降10.72个百分点。建筑业继续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9.9%。施工工程个数166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2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1.2%;施工面积18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呈现负增长,下半年由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难得的机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村集体及私人投资)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14.84亿元,增长6.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10.68亿元,下降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61亿元,增长97.5%。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基建和更改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0.22亿元,比上年增长84.5%,交通通信业投资5.5亿元,增长1.7%。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商品房建设投资进展较快。全年商品房建设投资2.26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竣工面积19.2万平方米,下降17.5%。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0个重点在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

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机组容量7万千瓦,水泥27万吨/年,胶合板1万立方米/年,装饰加工板2万立方米/年,烧碱1万吨/年,合成氨3.4万吨/年,乙烯1.55万吨/年,钢锭初轧2万吨/年,新建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5.31万门。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运输能力有所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2025万吨,货运周转量10.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减少7.2%与0.7%;公路客运量完成4381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20.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2%与43.4%。铁路旅客运输到发量总计374万人,比上年减少5.8%;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1288万吨,比上年增长0.3%。

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邮政通信完成业务总量0.67万元,比上年增长9.2%;电信完成业务总量5.54亿元,增长37.9%。全市新增城乡电话5.19万户,年末全市农市话用户达27.03万户,市话普及率达33部/百人;又有120个行政村通电话,行政村通话面达87%;新增移动电话2.52万户、无线寻呼8.95万户、数据基本业务483户、增值用户1321户,年末用户总数分别达到4.77万户、24.11万户、1610户和1602户。全市各项通信技术和综合通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GSM4期工程,建成DX200数字交换机一台,新建数字基站158个,扩容16个,全市移动交换总容量达到9万,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建成三明市区、永安、大田、泰宁等地SDH环网;完成“沪金南穗”光缆工程永安--漳州段施工,新建沙县--三明--永安光缆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