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福州市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一个新台阶,完成投资额124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3.67亿元,增长22.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09.80亿元,下降17.7%。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39.16亿元,比上年下降11.6%;商品房交易成交额194.98亿元,下降41.7%;全年商品房交易面积344.10万平方米,下降46.7%。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3.6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3%。大力拓展东部新区,启动建设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火车南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福清核电站、向莆铁路福州段、渔平高速公路及江阴疏港支线等,城区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积极推进鼓山大桥、三江路、福峡路等与新区配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湾边大桥及其接线公路工程,动工开挖琴亭湖,治理光明巷等7条内河,建设大学新区防洪排涝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市政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加强市政建设,改造15条道路及沿线1052幢楼体景观,建设闽江两岸等一批重点区域灯光夜景工程,全面建成并开放新动物园、环西湖步行道等景点,市民生活、休闲环境持续改善。市区路网日渐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城市道路总长度1006.70公里,道路面积1946.10万平方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市民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拓宽改造16公里城区道路、50条支路街巷,全年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2条,新购投放环保公交车637辆,市民公交出行率达22.1%。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117条;全年新增公交车310标台,年末拥有公交车2271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3.85标辆;日客运量达126.92万人次。市区共有自来水厂10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58万吨;液化气供气总量10.60万吨,其中家庭用气5.79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8.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达2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居民用电49.10亿千瓦时,增长17.9%;工业用电123.38亿千瓦时,增长1.2%。

对外经贸、旅游

对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出口稳步增长。充分利用外资,促使经济发展。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55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4.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达10.02亿美元,增长43.0%。虽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外围经济的不利影响,但我市外贸出口仍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3.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进口总额6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出口总额135.90亿美元,增长10.4%,主要销往美国、欧盟等地。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84.36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51.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0.1%。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4.88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76.69亿美元,分别增长20.0%和18.6%。另外,对台贸易额24.13亿美元,新批台资项目24项。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内外协调,积极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加强技术合作,促进良性互动。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089.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7倍;完成营业额5174.98万美元,增长52.1%;期末在外人员5194人,增长40.5%。

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成效。以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文化旅游为重点,充分挖掘闽都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资源,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76.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境外游客人数63.05万人次,增长10.2%。年末共有星级宾馆饭店73家,客房共计10999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物发送量:铁路344.80万吨,比上年下降0.5%;公路8160万吨,增长12.0%;水运6384.37万吨,增长16.6%;民航6.02万吨,比上年增长6.4%。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旅客发送量:铁路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公路10270万人次,增长6.0%;水运122.63万人次,增长21.3%;民航453.39万人次,增长6.8%,年内新开辟福州—西安—西宁,济南—福州—三亚,福州—珠海—三亚,常州—福州—海口,福州—台北(包机)等多条航线。榕台交流取得新突破,福州成为两岸三通客运包机直航点。“两马交流”客运直航1383航次,比增62.3%,“两马交流”旅客吞吐量7.22万人次,比增36.2%。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702.59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62.37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17.66万标箱,比上年下降2.1%;旅客吞吐量7.22万人次,增长36.2%。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539.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7.82公里。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40亿元,移动业务收入30.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及22.8%,联通业务收入6.97亿元,比上年微降0.9%。金融类、速递物流类、邮务类三大板块业务收入基本呈现三分之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全市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90万门,电话用户298.62万户,比上年下降2.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8.17万户,增长17.9%,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14.94万户,增长9.7%;全市共有IC卡公用电话2.19万部,其中市区1.43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43部/百人,其中市区50部/百人。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覆盖面广。全市互联网用户达59万户,比上年下降1.8%,宽带网用户达54万户,比上年增长18.9%。

金融、证券和保险

存款增势良好,信贷结构继续调整,金融态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平稳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2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05.38亿元,增长14.8%。贷款增长强劲,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及个人贷款等。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规模及增速均明显大于短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增势明显减缓。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076.95亿元,增长18.2%;中长期贷款个

人消费贷款余额60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79%;短期贷款余额991亿元,增长12%。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年末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

期货市场火爆,证券市场萧条。我市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8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46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32.17万户,比上年增长25.8%,其中本年股民资金新开户数27.07万户,比上年下降18.5%。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严重缩水,交易额仅为9676.99亿元,比上年下降55.3%。年末共有期货营业部19个,全年期货交易量53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