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池州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3亿元,比去年增长12.1%,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创造了近八年来的最好水平。全年消费品市场经过一季度增长10.6%,高点起步后,至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11%、12%、121%,呈现出稳步攀升的发展轨迹。各月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分城乡看,县及县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08亿元,增长14.5%;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75亿元,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29亿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7.9%;其他行业零售额1.40亿元,增长7.2%。

六、开放型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6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出口总额5860万美元,增长22.1%;进口总额787万美元,下降6.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均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266.4%、80.2%、40.2%,占出口总额的52.2%。民营企业成为全市出口的主力军。全年发生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有33家,当年新增6家。累计出口3084万美元,增长4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6%。韩国、中亚、日本、欧盟成为我市出口的四大主体市场,分别出口2174万美元、867万美元、658万美元、582万美元,四大市场占出口总额的七成以上。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协议注册外资为55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1%;实际利用外资达3037万美元,增长48.1%。利用外资中大项目增多,全市投资规模超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个。旅游业实现高增长。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33万人次,增长132.2%。实现旅游总收入9.82亿元,增长88.5%。池州正式进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列,顺利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257万人,增长25.7%,旅客运输周转量19879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6.3%。全社会货物运输量3476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1838万吨,水路货运量1638万吨。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702367万吨公里。其中,公路72417万吨公里,水运629950万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592.5万吨,增长44.7%。客运车辆特别是私人车辆增长迅速。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9.51万辆,比上年增长62.3%,其中本年新注册3.41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1777辆,增长70.5%,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901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9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20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4846万元,分别增长9.1%和12.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41459门。固定电话用户29.3万户,增长18.6%。移动电话用户22.4万户,增长31.0%。城乡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4.8部,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49.7部。年末互联网用户2.69万户,增长2.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5亿元,增长19.6%;上划中央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72.6%。财政总收入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这主要得益于重点企业支撑,仅池州海螺就入库税收2.16亿元,比上年增收1.4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10.2%提高到24%。从来源渠道看,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力量,同比分别增长26.0%、28.4%、137.4%。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财政总支出12.65亿元,增长13.7%。其中:农业支出增长35.2%、教育支出增长11.7%、文化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3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2.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3.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3.4%、行政管理费增长22%。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36亿元,较年初增加20.2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4.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2亿元,增幅为23.1%,位居全省第一。各项资金供应充足的同时,贷款总量也大幅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2亿元,较年初增加14.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7.35亿元,较年初增加2.28亿元;票据融资3.06亿元,较年初增加2.14亿元;中长期贷款26.18亿元,较年初增加9.8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收入5192.8万元,下降8.9%;寿险收入17752.5万元,增长19.7%。各类赔款支付5946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财产险赔付594.5万元,下降67.4%;机动车辆险3923.8万元,增长51.8%;寿险赔付1201.9万元,增长6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就。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级及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收到明显成效。当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总数达到12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累计产品12个。全市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省级攻关项目1项。2004年共申请专利20件,市级科技成果26项,省级科技成果5项。其中石台煤气仪表总厂和安徽鸿凌机电仪表集团共同研制的“J16型轴流式燃气表”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池州师专“专升本”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9281人,比上年增加2639人;当年招生3381人,比上年增加883人;毕业生1777人,比上年增加91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11所,年末共有在校学生数11310人,当年招生4418人,毕业2725人。城区中小学建设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显著,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中学111所,招生37209人,在校学生97324人,毕业生2847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0856人,初中在校生66468人。全市小学526所,小学当年招生17358人,在校学生133778人,当年毕业26577人。小学毛入学率117.58%,在校学生缀学率0.12%。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14%。幼儿园在园幼儿1977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加快发展。大型黄梅戏《魂断杏花村》晋京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池州傩等特色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创办的民生热线、民生周刊和视点栏目深受欢迎。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共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2%和95.4%。有线电视用户9.29万户,池州城区开通了有线电视系统网络数字电视,传递数字电视节目4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