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宿州市统计局 (2008年4月 7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超越”的总体要求,团结一致,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42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11.0%。从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力增强。一产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2%;二产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0%;三产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27:35调整到35.6:29.0:35.4。人均生产总值7468元,比上年增加1192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2630元/人,比上年增加1764元。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运输邮电、仓储业 批发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服务业424.9 151.1 123.2 108.7 14.5 150.6 22.8 34.3 7.0 4.9 9.2 72.411.6 4.0 23.6 26.2 7.1 11.0 11.8 10.3 5.9 10.2 7.1 12.2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39.4万人,比上年增加5.9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91.0万人,比上年减少9.3万人;第二产业63.0万人,比上年增加9.7万人;第三产业85.4万人,比上年增加5.5万人。在岗职工23.2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60.9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38万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快;投资规模小,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48.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6千公顷,增长4.9%;棉花种植面积54.6千公顷,增加0.5千公顷,增长0.9%; 油料种植面积68.5千公顷, 减少8.2千公顷, 下降10.7%;蔬菜种植面积67.1千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73.2万吨,比上年增长1.5%,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夏粮总产量219.7万吨,增长5.0%;全年棉花总产量5.6万吨,下降9.9%。 油料总产量24.2万吨,下降8.2%。园林水果产量144.2万吨,增长19.3%。蔬菜产量228.3万吨,与上年持平。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373.21.5 棉花5.6-9.9 油料24.2-8.2 #油菜籽2.4-27.2 花生21.4-5.0 园林水果144.219.3 肉类48.67.5 禽蛋24.63.3 水产品5.34.6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2625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603万株。全年肉类总产量48.6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24.6万吨,增长3.3%。全年水产品产量5.3万吨,增长4.6%。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88.1万千瓦,增长9.8%;农用运输车18.9万辆,增长5.6%。农用拖拉机26.2万台, 增长9.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5万吨,增长2.1%,其中,复合肥12.9万吨,增长5.7%。 农村用电量4.6亿千瓦小时,增长12.2%。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2.3千公顷,新增2.3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19.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2.4千公顷,其中,新增1.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 比上年增长33.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经济类型分) 单位:亿元 指 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78.8 37.3 41.5 17.0 1.8 0.6 50.9 5.3 25.5 28.033.7 45.5 25.4 13.4 42.6 94.8 41.1 31.2 12.9 22.2 全市27个行业全面增长,重点行业拉动力增强。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92.8%、89.0%;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65.2%、63.8%、52.9%、5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分别增长42.6%、39.5%、34.9%、3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有46户,比2006年净增17户,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8户。46户超亿元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13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60.9%, 原煤增长5.1%, 服装增长44.9%,水泥增长32.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0.99%, 比上年提高3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4%。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1090.55.1 罐头万吨14115.0 饮料酒万升897711.0 白酒万升522-40.9 纱万吨441.2 布 服装万米 万件2944 1251-3.9 44.9 机制纸万吨2333.6 农用化肥万吨14-29.7 化学原料药吨8265.6 化学农药吨182869.7 水泥万吨145.1832.6 人造板万立方米95.5894.5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32.6760.9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 指 标单位2007年比上年增减 (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 总资产贡献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产负债率% % 次/年 元/人 % % %97.8 1.08 4.09 102983 7.06 155.38 76.750.69 0.59 快0.33 提高29828 1.37 50.74 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