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568”行动计划,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5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幅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首次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03亿元,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87.7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85.34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比例为31.6:34.7:3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765元,比上年增加653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0.6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34.8万人,减少1.2万人;第二产业64.5万人,增加1.3万人;第三产业80.4万人。增加1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0.8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36.4万人,增加2万人。年末私营企业达3696家,个体工商户11.8万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外向度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200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8%,土地抛荒的现象得到了扭转。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343.51万吨,比上年增产171。1万吨,增长99。3%,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夏粮49.85万吨,增长111.0%;秋粮293.66万吨,增长97.4%。 主要经济作物增长较快。今年油料产量26.62万吨,增长28.6%,其中:油菜籽产量23.7万吨。增长27.0%;棉花产量8562吨,增长39.7%;麻类产量16885吨,增长28.2%;茶叶产量8691吨,增长15.8%。 畜牧业有所下降,渔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40.19万吨,比上年下降10.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3404万吨,下降10.4%;禽蛋产量13.44万吨,下降8.6%;水产品产量18.9万吨,增长4.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7.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7.7万公顷,新增0.1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9.57万吨,下降7.9%;农村用电量38287.7万千瓦时,增长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24。4%;集体工业1.51亿元,增长25.8%;股份合作制企业1.72亿元,增长19.2%;股份制企业24.62亿元,增长2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7亿元,增长10.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17亿元,增长57.1%。重工业增加值15.80亿元,增长53.6%;轻工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8.2%。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1.6,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98.03亿元,增长28.9%;实现利税8.47亿元,增长37.3%。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增长4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8.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6.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3.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城镇投资63.68亿元,增长40.2%;农村非农户投资18.86亿元,增长9.6%。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352万元,比上年下降63.2%;第二产业投资297705万元,增长93.9%;第三产业投资553012万元,增长11.4%。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3.35亿元,增长80.4%。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投资3.88亿元,增长3.1倍;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1.37亿元,增长3倍,纺织业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1.3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13亿元,增长83.4%。 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市五年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累计投入25亿元,新建改建城区干道67.5公里,改造老城地块63处,开发商住小区20个,火车站广场、滨河公园、球拍广场、广电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七纵七横加三环,两带三区四广场”的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增强,实现了“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目标。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68.7万平方米,增长42.5%。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90.8万平方米,增长82.7%。竣工房屋面积96.3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1.8万平方米,增长18.7%;实现销售额10.3亿元,增长30.5%。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4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7亿元,增长11.9%,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市的零售额18.4亿元,增长12.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1.3亿元,增长11.8%。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6亿元,增长11.4%;餐饮业11.1亿元,增长15.6%。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进出15额112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出口总额10531万美元,增长30.0%;进口总额720万美元,增长23.1%。 外商直接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比上年增长50%;利用外资4408万美元,增长40.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82万美元,增长2.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