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宿州市统计局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新建、扩建城市道路11条,汴河中路和汴河路立交桥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淮河路、三八路、银河二路、纺织东路建成通车,外环路、宿怀路、张仙庙路中段、银河一路、汴河西路及雪枫广场改造正在紧张施工。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从销售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41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0.97和32.82亿元,分别增长9.0%和7.1%。分行业看,餐饮业增速继续保持领先。餐饮业零售额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增长24.0%。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进口总额443万美元,增长69.0%;出口总额2159万美元,增长6.3%。在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出口809万美元,增长63.0%;生产企业自营出口766万美元,下降38.8%。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6万美元,下降22.7%;外商其它投资1382万美元,增长71.5%。

六、交通、邮政

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公路货物运输量4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5%,货物周转量29.4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公路客运量6456万人,比上年增长7.0%,旅客周转量27.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数68.98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数49.99万户,比上年增加7.7万户,增长18.3%;移动电话用户数46.08万户,比上年增加11.6万户,增长33.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2万户,比上年增加4.1万户,增长82.0%。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44亿元,增长23.0%,地方财政收入7.95亿元,下降1.9%。从主体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1.2%、14.9%、12.2%。农业税受政策性影响降幅较大,下降30.4%。全年全市财政支出2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0.6%,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60.4%、20.3%、4.7%。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7.9亿元,比年初增加39.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80.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2.05亿元,比年初增加12.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商业贷款50.30亿元、农业贷款27.5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81亿元、3.4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0.82亿元、0.14亿元。

保险业迅速发展。全年全市保险机构保险费收入63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29万元,增长15.1%;人寿险保费收入55431万元,增长19.2%。赔款和给付支出7300万元,比上年减少23.5%,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250万元,减少18.6%;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050万元,比上年减少29.5%。

八、价格

物价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4.3%。分类别看,食品、居住价格涨幅高,分别比上年增长11.1%、9.0%,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小幅上升,分别比上年增长1.7%、0.2%。

生产领域价格上涨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1%。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7.7%,重工业产品上涨6.8%;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1.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4.50万人,其中,成人中专在校学生0.63万人;普通中学399所,在校学生52.04万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39万人,初中在校学生41.65万人;普通小学2083所,在校学生70.4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9%;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48%和0.44%。技术培训、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重视。职业技术培训毕业人数28.50万人,幼儿园在校学生4.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0.15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3万人。大中型企业技术经费投入4743万元。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10家,市级5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3项,高新技术产品10项。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申报省“十五”一期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十五”二期项目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项目1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拥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2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2.87%。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7个,卫生防疫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856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95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9343人,卫生防疫机构技术人员329人,妇幼保健机构技术人员18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中,共获得50枚金牌,39枚银牌和31枚铜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市成立单项体育运动协会84个,有89个乡镇已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或农民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618人,其中4人参加了国家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9人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城镇群众健身活动晨晚练点近300个,其中35个被省体育局评为“安徽省示范晨晚练点”。全市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37套,有2个社区被评为省先进单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萧县龙城镇、埇桥区祁县镇被命名为“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灵璧县长集乡等13个单位被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雅典残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