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安庆市统计局

小城镇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到2002年底,全市小城镇数量211个,其中建制镇101个,农村集镇110个。当年全市小城镇建设投资(除县城关城)7.75亿元,其中县城以下建制镇为4.37亿元,一般农村集镇为3.37亿元。全市小城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为66.8%。省政府确定的20个中心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达10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00亿元,比上年增长8.9%。从城乡看,城市零售额38.61亿元,增长10.7%;县及县以下65.39亿元,增长7.8%。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63亿元,增长8.2%,餐饮业10.85亿元,增长15.1%,其他行业1.52亿元,增长8.1%。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制造业5.70亿元,增长9.6%,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15.09亿元,增长3.8%。大中型商业企业整体效益继续改善,全市限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为32.58亿元,增长2.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稳步增长。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第一年,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贸易壁垒加剧的形势下,全市上下利用这一契机,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全年进出口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29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出口总额9954万美元,增长17.2%;进口总额3010万美元,增长11.5%。市直外贸公司出口2356万美元,增长27.9%;县级外贸公司出口69万美元,增长2.2倍;生产企业出口万元,比上年增长三资企业出口1290万美元,增长1.3%。分地区看,对亚洲、北美、南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3.3%、22.7%、30.25;而对非洲增长1.5倍,达296万美元,对大洋洲出口基本持平;对欧洲出口比去年下降12.8%。

利用境内外资金增长较快。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599万美元,同比增长41%;境内市外资金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在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中,外商直接投资资14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当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4家。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30.51万美元,增长53.3%;国内旅游收入24.90亿元,增长35.0%。接待国外游客7183人次,增长46.1%;接待国内游客671.58万人次,增长15.7%。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继续加快。全年运输(含仓储)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均有增长。其中,铁路3.06亿吨公里,增长1.3倍;公路17.78亿吨公里,增长1.8%;水运36.96亿吨公里,增长84.0%;民航94万吨公里,下降54.5%。在旅客方面,铁路共发送人数39万人,增长5.4%;公路完成客运周转量48.91亿人公里,增长12.10%;民航4540万人公里,下降37.0%。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14亿元,增长30.4%;邮政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4.0%。年末城市电话户数29.67万户、农村电话户数53.22万户、移动电话户数37.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5.2%、35.7%和29.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7.34万户,增长46.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9亿元,增长5.8%,中央财政收入完成11.56亿元,增长4.1%。工商税收7.64亿元,增长16.2%。全年财政支出28.58亿元,增长14.5%,其中基建挖改支出增长94.1%,支农生产支出减少8.8%。财政用于"两个确保"支出比上年增长35.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21.1%。

金融机构存贷款双双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2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0.41亿元,增加5.9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6.84亿元,增加28.7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8.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48.29亿元,增加13.93亿元;中长期贷款40.74亿元,增加9.90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46亿元。赔款和给付1.08亿元,减少3.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72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3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新成果不断增加,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增多;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不断增加。2002年有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50家,比上年增加50家,从业人员达到22600人,增长19.0%。全市技工贸总收入为30.9亿元,增长21.2%。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有一定提高,中初等教育在调整中进一步发展。2002年末,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7533人。普通中学454所,在校生41.06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15万人,初中在校生30.9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2.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10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51.6万卷(件),比上年增加3.6万卷(件)。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9座;有线电视用户达27.5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2.8%,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7%,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762个,比上年增加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1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全市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0145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960人,其中医院5900人、卫生院4310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5835人,护师(士)3710人。

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馆)21个。其中,体育馆5个,标准体育场5个。2002年,全市共举办体育健身活动运动4382次,参加人数29615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2002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人,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个。到2002年末,已在全市城市中建成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个(含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面积万公顷;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