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安庆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努力克服通货紧缩加深、有效需求不足和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势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各项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全市继续实施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列政策措施,在再一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保持了国民经济总体上平稳增长态势,结构有所优化。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5.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54.28亿元,下降.8%;第二产业119.36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81.53亿元,增长10%。

各项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99年市委、市政府对华茂公司实施了授权经营;石化总厂、板簧厂债转股获国家经贸委推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条保障线”标准得到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落实,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住房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一定进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二、农业

1999年,我市再一次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但由于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及早采取避灾措施,通过加速恢复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市农村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实现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总产量162.9万吨,比上年下降17.9%;棉花产量21858吨,比上年下降56.4%;油料产量115170吨,比上年增长36.2%。林业生产建设稳步发展,当年全市造林面积15999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54991公顷;畜牧业、水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1999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6.9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0%,农用载重汽车3621辆,排灌动力机械6374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17万吨,比上年减少12.6%。全年农村用电量3.89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8.1%。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45.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有效灌溉面积继续扩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5.9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工业经济效益出现恢复性上升。全市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63%,比上年上升20.8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为97.37%,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4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亏损企业亏损额4.77亿元,比上年减少25.59%。

建筑业稳定发展。1999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2626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982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5.6万平方米,减少45.1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177.1万平方米,增加36.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4.2万平方米,减少34.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1999年,全市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8.08亿元,增长6.4%,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9.61亿元,下降7.1%;更新改造投资6.59亿元,增长99.9%;城乡集体单位投资6.6亿元,下降17.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0.01亿元,增长19.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7亿元,增长33.7%。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当年国家和省、市安排重点基本建设项目35个,完成投资13亿元在建23项,建成投入运行或试运行的重点项目8个:沪蓉高速公路高界段、安庆港五里庙码头二期工程、皖河口大桥、安庆体育馆、石化7万吨/年腈纶扩建、怀宁粮库、桐城粮库、安庆光彩大市场一期工程。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到1999年底,全市小城镇数量211个,其中,建制镇100个,农村集镇111个。省政府确定的9个试点镇工作成效显著。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服务质量继续提高。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含寻呼)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5%,其中,中央国有业务总量完成5.19亿元,增长47.72%;地方国有业务总量完成4966万元,增长23.84%。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速度加快。市内电话年末达到户数为177615户,农村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145583户,移动电话年末到达户数为72625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5.76%、45.32%、89.65%。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95.74%,比上年提高4.74个百分点。电信数据通信用户达到4392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343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在国家采取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再次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措施启动下,市场销售由稳转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亿元,增长7.82%;县及县以下为22.72亿元和30.09亿元,分别增长5.41%和5.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0%;集体经济16.89亿元、私营经济2.11亿元,个体经济26.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9%、11.63%、13.4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6.09%,餐饮业增长7.17%,制造业减少1.29%,农业生产者增长10.92%。

市场物价总水平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2.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增长。随着国家采取的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等政策措施的到位,全市各级外贸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对外出口。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6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6%。其中出口总额5678万美元,增长23.97%;进口总额1003万美元,增长7.3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605万美元,下降9.27%,其中出口721万美元,下降22.05%。一般贸易出口48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83%;加工贸易出口823万美元,下降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