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淮北市统计局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56件,比上年增长7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1件,增长57.7%,专利授权59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淮北)专利技术推介会,签订合作合同、协议或意向352个,实施应用专利技术1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资料21.8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4430平方米;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 5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 1座,电视台4 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8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7%,电视综合覆盖率92.8%。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8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45次,专业文艺团体演出145场次,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420场次,创作剧(节)目90个。在全省第八届艺术节活动中,我市共获各类奖项33个,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豫剧《谢丹亭》一举获得8个奖项。《夕阳清照》获得安徽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下同)1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 (所、站)6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8215张;卫生技术人员9226人,其中执业医师2823人,执业助理医师808人,注册护士3751人。乡镇、街道卫生院33个,卫生技术人员1680人。实施“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工程”,对列入省“千村百镇工程”和市“五镇十村工程”的40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改造试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已建成高标准、高档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其中民办社区卫生服务站49家,全年接诊患者近50万人次。市公共卫生大厦投入使用,传染病医院病房大楼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市紧急救援中心投入使用,市预防接种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全面启用;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完成,即将开工建设。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在省级以上各种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5枚、银牌35枚、铜牌25枚。成功承办2007年全省足球锦标赛;市羽毛球协会与省市体育局联合承办2007“慢城杯”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赛;成功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及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3万余座位的新体育场即将完工。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10.15‰,人口死亡率4.36‰,人口自然增长率5.7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0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

表五: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3.7 -

其中:非农业人口 91.9 43.0

农业人口 121.8 57.0

其中:男性 109.4 51.2

女性 104.3 48.8

其中:0-18岁 48.3 22.6

18-60岁 137.1 64.1

60岁及以上 28.3 1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44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均消费性支出8141元,增长7.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126台,电冰箱93台,空调器112台,移动电话135部,淋浴热水器87台,照相机33架,家用电脑42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9元,增长18.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7.6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323元,增长35.6%。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7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4.2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43629万元,支付失业保险金3494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136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39.9%和18.8%。组织制定实施《淮北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低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了《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低保对象技能培训基地。全年共有62747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7544万元;制定了《淮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全年共有 25935人享受农村低保,发放保障金985.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所 34个,床位2130张,收养各类人员1746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98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 个,网点150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40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淮北市天然气利用规划、公交规划、供热规划、供水规划、排水规划、生态水景规划等7项专项规划。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维护改造城市主次干道、老城区街巷道路面积4万余平米;对市区路灯、过街灯、灯箱广告进行更新维修。加快城区防汛排涝工程,新建海宫、橡胶厂、董庄路排水干沟,清淤疏通主城区主干排洪沟,全面维修更新立交桥泵站设施。开工建设相阳路沟、长山路沟橡胶坝安装工程。编制完成了龙脊山、塔山、化家湖风景区规划。开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跃进河园林绿化工程实施,惠泽公园绿化工程完工。提升改造“爱园”广场;完善相山公园设施,公园东门建设、南门改建工程现已竣工。年末城市供水普及率92.2%,燃气普及率80.7%,人均道路面积9.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 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实施污染减排、环保目标责任书、污染源普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环保专治行动等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唐(淮北)发电厂1#、2#机组冷水塔成功实施定向爆破,是我省关停小火电机组的“第一爆”。全市已安装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装置40余台套,大中型企业环境自动监控覆盖率达到68.05%;年末共有2套环境噪声在线监测装置、3座城市环境大气自动监测站和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6%,工业粉尘达标率97.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3%。

生产安全事故有所下降。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7人,比上年下降1%;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3 起,比上年下降 13.2%;死亡111人,增长0.4%;受伤343人,下降19.3%;直接财产损失153.7万元,增长11.4%。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64起,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