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淮北市统计局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0元,比上年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5530元,增长14.1%,恩格尔系数为46.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29台,电冰箱93台,空调器79台,移动电话87部,淋浴热水器82台,照相机38架,影碟机53台,家用电脑27台。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3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为49.55%,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16.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26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96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9.6万人,增加1.9万人。年末全市共有5.7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847张,收养各类人员545人。全市所有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8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个,网点130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0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7万元。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编制了《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认真组织实施了《淮北市近期建设规划》,并坚持以中心城区建设辐射带动濉溪、烈山、杜集三个组团和小城镇建设。人民东路、翠峰路、环山西路、董庄路中段建成通车;全面改造了淮海路;洪山路等7条城区道路硬化改造全面竣工;濉溪路、东湖路、相阳路南段、长山路桥、两宫广场、相王广场等亮化工程先后完成;市博物馆、射击馆同时开馆;污水处理管网及中水回用工程、区域供水工程、城市防洪及闸河治理工程等加紧建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即将开工,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城市道路16.63公里,道路面积42.25万平方米。2004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8.76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2.7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9平方米,燃气普及率72.64%,城市公交客运人次8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相山主城区人均道路面积10.7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供气气化率96.4%,供水普及率99.2%。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清理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54家;实施“引闸入化”等水源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环境监理、监测站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总面积31.6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8个,总面积42.2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0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88%,工业粉尘达标率97.2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0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注:1、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