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实现新提高。“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正式授牌。完成花雨广场等游园、公园和湖西南路等10条道路的绿化充实、提高工作,有序推进雨山路、湖东路“两路”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加快采石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对外开放。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2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67项。其中,马钢热轧系列管线钢研制等8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攻关项目,山鹰纸业年产20万吨超低定量高强瓦楞原纸等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马钢、鼎泰科技2个863计划引导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泰尔重工等7家企业的7个产品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马钢KDQ车轮等5个产品列为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恒创科技等工业园工程开工建设,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主体园区基本建成。科创中心通过科技部2008年度国家税收政策审核,正式享受国家关于孵化器优惠政策;建立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孵化能力明显增强,入孵企业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新入孵企业17家,在孵企业82家,毕业企业5家;6个项目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个项目被科技部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立项,博石生物智能科技秸秆燃烧生成多种化工产品项目获得全球能源金奖。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有24家企业被列入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0亿元。全市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高新技术产品129个,民营科技企业204家。技工贸总收入达45亿元。专利申请量达493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03所,在校学生20.32万人,教职工1.31万人。其中,幼儿园147所,小学17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6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5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2所,全市高等学校6所。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9972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1.14%。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明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在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的基础上,一举跻身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发展年”活动扎实开展。市博物馆和新图书馆建成试开馆,大剧院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成功举办2008年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年末藏书690万册,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5个,市档案馆成为全省首家 “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料31.96万卷(册),总建筑面积10827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市立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64.45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49%,其中,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9.51%,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3%。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个;共有病床356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140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9.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9.0%。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组织2008“安利杯”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活动、走进奥运大型行动暨签名仪式。举办“迎奥运”倒计时100天暨群体展示活动、“新都秀水山庄?贺岁杯”围棋大师挑战赛、2008全国肯德基青少年三人篮球冠军挑战赛、安徽省武术学校(套路)比赛。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组队参加省常规项目比赛,获得39金31银41铜的良好成绩。由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李臻,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男子四人皮艇决赛,为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36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污染减排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持续发挥环境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01%。实施一系列污染减排重点工程,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460万吨钢铁产能置换项目获准实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顺利转换。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337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25%。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强化。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211。 十三、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加快。马鞍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91.3%,比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四大类43个指标监测情况看,有21个指标实现程度达100%,比上年增加7个。分类别来看,全市经济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为88%,比上年提升8.4个百分点;生活水平类指标实现程度为86.3%,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社会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为95.8%,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类指标实现程度为99.8%,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04万人,非农业人口63.06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4.9‰,自然增长率为5.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0元,比上年增长13.6%(见图7),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1396元,比上年增长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