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2005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5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52人。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21次,参加活动人员达4万人次。成功举办了芜湖“迎客松杯”第十届运动会。承办了以“绿化江河”为主题的中国梦舟明星篮球队友谊对抗赛和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步步高”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各一场共3场比赛。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7个,面积235万平方米。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452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面积扩大到72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4.7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477公里,车辆885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其中,市区25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市供水总公司完成改制并与香港中华煤气合资成立芜湖华衍水务公司。黄山东路、九华南路、港一路建成,三环路中段、东四大道东段、景观大道二期、赭山东路配套改造正在抓紧建设。滨江公园一期开工建设;九莲塘公园基本建成;城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开工建设;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厂区土建基本完成,污水管网正在抓紧施工;全年管道燃气供气总量822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1.4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2.56万吨,用气人口56.84万人,城市气化率78.4%。全年居民用电量4.69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1.8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71平方米。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4个,其中二级站1个;烟尘控制区10个,面积103.3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面积69.7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1%,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6%。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南陵县等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0%。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7.48万人,女性人口109.40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4.7‰。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9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支出7502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3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生活费支出2937元,比上年增长20.4%;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1.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9平方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5%和4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49元,比上年增长16.1%。 “十五”时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5%。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30个。全年新增就业人员5.17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51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4.38万人,比上年增加1.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02人,比上年下降0.4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7.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7.5%。有4.34万城镇居民、1.54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0个,床位2757张,在院收养人0.26万人。市区设立慈善超市11家。全年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00万元,筹集公益金780万元。 安全生产。全年全市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01人,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矿商建企业死亡41人,下降6.8%。全市发生火灾事故288起,无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1万元。全市发生交通事故604起,死亡238人,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算。 3、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 5、水果产量含果用瓜;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6、2000—2004年生产总值及增幅已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作了相应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