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工业强市、城乡统筹、自主创新和东向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既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为近9年来新高,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4亿元,增长2.8 %;第二产业增加值270.39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178.99亿元,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21045元,比上年增长14.2%,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为2695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7.5∶53.0∶39.5调整为6.3∶56.4∶37.3。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15亿元,增长22.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6.79亿元,增长23.7%;营业税8.71亿元,增长17.2%;企业所得税2.79亿元,增长38.1%;城市建设维护税3.06亿元,增长17.5%。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09亿元,增长71.3%;城市维护费支出3.01亿元,增长19.8%;教育支出6.74亿元,增长19.6%;医疗卫生支出1.97亿元,增长24.3%;社会保障支出4.45亿元,增长61.7%。 市场价格。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3.4%。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6%,比上年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现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较为艰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能力仍需健全和加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698公顷,比上年增加96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3074公顷,减少231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886公顷,增加64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0.04万吨,比上年增产4.7%,为历史最高产量;油料产量9.61万吨,减产1.9%;棉花产量8421吨,增产30.0%; 蔬菜产量47.84万吨,减产10.1%(参见附表)。 全年造林面积 2413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 33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893公顷。全年肉类产量7.31万吨,比上年下降9.9%;水产品产量9.70万吨,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7.9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 2.48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5.5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 7.01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6万吨,农村用电量3.94亿千瓦小时。年内,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工程,完成全部填塘固基和部分危险堤防的除险加固;“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650公里,繁昌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4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9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5.01亿元、增长3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2.54亿元、增长14.4%。实现轻工业增加值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重工业增加值13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1%。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汽车30.84万辆,增长64.1%,其中轿车30.72万辆,增长65.6%;水泥738.12万吨,增长49.1%;空调343.43万台,增长18.6%;生铁123.17万吨,增长0.2%;铜材13.29万吨,增长9.9%;钢材51.31万吨,增长38.0%(参见附表)。 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实现利税总额75.63亿元,利润总额3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9%和7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3%,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3家,完成总产值8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利税3.95亿元,增长30.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0.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8.0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6.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2.0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城镇投资270.69亿元,增长34.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5.15亿元,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6.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4.0%。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2.9%;第二产业投资1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工业投资123.56亿元,增长35.9%;第三产业投资1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9.34亿元,增长35.7%。全年销售商品房146.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额4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0%。 重点工程建设。工业方面,奇瑞公司整车扩建,已形成年产35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芜湖海螺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新兴铸管70万吨球团回转窑生产线建成投产,华电芜湖电厂一期、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和三县天燃气工程投入使用,市县快速通道芜屯路建成通车,沿江高速繁昌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滨江公园和临江桥以及三环路、纬三路、东四大道东段等城市道路建设进展顺利,银湖路刚改柔工程竣工通车,保兴垾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华强旅游城主题公园开工建设,芜雁高速、芜申运河项目建设开始启动。 五、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8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9%。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引进了台达电子、沃特新材料和宝成鞋业3个投资逾亿美元的外资项目,有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德尔福沙基诺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芜湖,来芜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27家;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0个。 园区建设。全年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78亿元;实际利用内资96.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