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6.61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330公里,车辆955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其中市区25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6.37 万吨。城市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和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投入使用;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全年管道燃气供气总量7846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5.73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3.76万吨,用气人口76.05万人,城市气化率95.4%。全年居民用电量5.56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7.7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6平方米。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4个,其中二级站1个;烟尘控制区14个,控制面积145.7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面积69.7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6%,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9.03万人,比上年增加2.15万人; 其中市区104.32万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8.49万人,女性人口110.54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3.9‰。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1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支出7900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12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生活费支出3208元,比上年增长9.2%;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3.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9平方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2%和46.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970元,比上年增长15.3%。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84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1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0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3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8.03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02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9.30万人,比上年增加1.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2.0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5.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8.0%。有5.24万城镇居民、2.03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0个,床位 3880张,在院收养人0.29万人。市区设立慈善超市10家。全年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052万元,筹集公益金1277万元。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05起,死亡人数280人,直接经济损失96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4%、10.0%和12.4%。其中,交通事故626起,死亡24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万元;火灾事故43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2万元。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安全事故36起,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640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8。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每十万人死亡率4.03。 注:1、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算。 3、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 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