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园区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9亿元;实际利用内资67.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7.21亿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8亿元;完成凤鸣湖开放空间总体规划,开工建设凤鸣湖北路北段、港一路、港二路等道路工程以及水系、供水、绿化等工程。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银湖北路、景观大道一期人行道铺装、路灯安装及部分地下管网建设等均已完成,基本形成了区内道路、水电和地下管网骨架。2004年,县区各类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8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园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源。 六、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从地区看,消费主要集中在市区,其零售额为63.55亿元,增长21.6%,占全部零售额的62.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38.99亿元,增长9.1%。从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其零售额为89.42亿元,增长19.7%,占全部零售额的87.2%;餐饮业零售额11.73亿元,下降0.5%。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36家,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亿元,增长23.1%;新世纪商业街、中南建材城、旅游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深国投购物广场、亚夏汽车城、融汇中江广场、天地亿万多专业批发市场等一批新型商贸设施建成或开工建设。 2004年,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旅博会、茶博会、科博会、汽博会、医博会、人才交流会等品牌会展,宣传了芜湖,促进了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其中,进口总额3.68亿美元,增长20.0%;出口总额3.17亿美元,增长112.7%。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15亿美元,增幅高达220.4%,占出口总额的67.9%,继续成为出口的主体。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加强,亚洲、欧洲和北美州三大市场继续保持我市出口份额的前三位,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3.6%、21.4%和5.9%,其中对欧洲的出口增幅最大,为242.4%。 旅游。全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旅游创汇收入2200万美元,增长83.3%。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501.6万人次,增长25.4%,其中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增长25.0%;海外游客1.6万人次,增长72.0%。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1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饭店20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9家。全市拥有AA级及以上旅游区5处。进入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省“农家乐”示范点1处。 七、交通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交通运输。公路客运量2720万人次,增长19.8%;铁路旅客发送量227.67万人次,增长16.0%;水路客运量68.04万人次,增长12.5%。公路货物运输量2559万吨,增长0.3%;铁路货物运输量167.56万吨,增长0.5%;港口货物吞吐量3250万吨,比上年增长50.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84134辆,其中汽车31838辆;民用船舶3346艘。全部公路里程312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842公里。 邮电。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价)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电话交换机127.34万门,新增51.0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75万户,新增8.4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7.07万户,新增2.77万户;移动电话55.20万户,新增10.6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928部/万人;年末数据通信用户34.1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81万户,新增1.71万户;中继光缆长度达到3440公里。全年发送信函1260万件,比上年增长6.5%。 八、金融保险业 2004年,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8.79亿元,比年初增加44.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21亿元,比年初增加8.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37亿元,比年初增加26.8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5.37亿元,比年初增加84.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1.63亿元,比年初增加33.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3.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全市外汇存款余额6797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345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458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558万美元。 2004年,先后组建了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长江产权交易市场中心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年末全市拥有担保企业11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人身险6.01亿元,增长6.7%;财产险2.12亿元,增长20.2%。赔款支出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人身保险赔付0.16亿元,下降25.3%;财产保险赔付1.04亿元,下降7.7%。年末全市拥有人寿、财产保险公司9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04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6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16个,博士后工作站3家。有1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1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科技项目。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增入驻企业25家,当年经“孵化”出中心创业6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1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3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2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科技成果40项。年末高新技术企业53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3家,当年新增12家;高新技术产品4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80件。奇瑞汽车公司“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评审。 教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39所,在校学生44.27万人,其中:高等院校10所,招收学生2.97万人,在校学生8.2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75万人和1.7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万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1万人;普通中学126所,在校学生14.08万人;小学354所,在校学生16.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办民办学校25所。出台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顺利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提前完成了全市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工程。高校园区初具规模,已有安徽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入驻园区,芜湖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正在建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