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丽水市统计局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7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69万户,增长18.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14万户,增长27.2%;农村电话用户21.55万户,增长7.3%;移动电话用户64.69万户,增长56.8%;联通寻呼用户1.89万户,减少60.3%;互联网用户数8.8万户,增长6.7%。

旅游业虽受“非典”影响,但已基本恢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4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国内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5.1%;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2.36万人次,增长8.3%,外汇收入4494万美元,增长7.6%。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233.96亿元,增长45.9%;中长期贷款余额127.98亿元,增长63.4%;存贷比为69.2%,比上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收入1277.49亿元,增长39.8%;现金支出1289.06亿元,增长39.9%,当年货币净投放11.58亿元,增加3.9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开办的保险机构有8家,全年保费收入达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亿元,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5.46亿元,增长25.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6亿元,其中:对财产险赔款1.15亿元,寿险业务给付0.41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2所高等教育学校共设10个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招生4822人,在校生达12006人,其中职业技术学院招生1221人,在校生达2441人;普通高中招生12028人,在校学生33172人;职业高中招生11739人,在校生25660人;普通初中招生27248人,在校生93251人。成人高等学校(电大)在校生7185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942人;小学招生28287人,在校学生169132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98%;初中升高中段比例为75.7%。年末全市幼儿园879所,在园幼儿5.16万人。

科技队伍稳步壮大。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3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523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62%和3.4%。年末县以上独立核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个,从业人员2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人。

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果。全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21项,星火奖5项;全市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107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471万元。

年末全市已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43个,其中通过复审的质检机构3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个。全年制(修)订农业标准规范3项,企业标准备案271项,9家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当年评定丽水工业名牌产品17个,农业名牌产品10个,经推荐,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的有7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933千册。在省级以上各类文艺活动中,共获得奖项85个,省级以上发表的各类艺术作品234件。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转播台6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7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696座,全市有135个乡镇实现广播电视联网,电视人口覆盖率95.01%,广播人口覆盖率86.31%。在省级以上各类评选广播电视作品中,有21件获奖。全年出版报纸2967万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1个,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26个;病床床位580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8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28人。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技术人员200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99人。年末全市有农村卫生院326个,床位数942张,卫生技术人员2117人。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达95.9%,改厕普及率达6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参加省级以上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30枚金牌,31枚银牌,35枚铜牌的好成绩。有上万人参加抗击非典?全民健身活动月的系列活动;2000余名市民参加了国民体质监测;全年建成健身路径6条,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94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户藉人口为249.4万人,比上年增长0.48‰。其中:男性130.14万人,女性119.2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2%和47.8%。全年出生人口2.66万人,出生率为10.66‰;死亡人口1.43万人,死亡率为5.72‰;全年净增人口1.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47元,实际增长5.6%。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7.8平方米,减少0.55平方米。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9.05%,农村为39.04%。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87万人。其中职工13.4万人,离退休人员3.47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1.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783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35万人;全市参加工伤、生育保险职工分别为4.78万人和4.79万人。年末全市共有4434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为3606人,农村为40739人,投入保障资金141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10个,床位608张,收养547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5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65万元。

十一、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046公顷,灾毁耕地102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81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118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599公顷。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水资源供应紧缺。当年人均水资源514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0.8%。

全年平均年降水量1337.4毫米,下降29.9%。年末全市21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7.57亿立方米,减少3.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拥有情况。全市已发现的矿产57种,其中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32种。

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954个,“三同时”(指防止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评率、执行率和合格率均达100%。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9.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25.1%、74%,67.5%,比上年提高2.4、4.4和4.3个百分点。建成烟尘控制区48.1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50.5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