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安徽省统计局

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100亿元。全省小城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为92%。省政府确定的200个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当年投入61亿元,镇区道路铺装率提高到81.2%。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1.2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23.8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97.1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13.3%。“十五”时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

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等消费继续升温。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86.6%,汽车类增长1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通讯器材类增长43.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81.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效益状况稳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3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32.3亿元,增长3.9%;毛利率8.2%,费用率3.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出口51.9亿美元,增长31.8%;进口39.3亿美元,增长20%。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两者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3.7%提高到49.3%。“十五”时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300.7亿美元,其中出口169.3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2.2%和19%。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21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5亿美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亿美元,增长26%。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5亿美元,增长1.1倍;完成营业额2.8亿美元,增长32.9%;当年外派劳务人员5720人。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接待国内游客4684.1万人次,增长8.2%。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增长16.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增长29.3%;国内旅游收入289亿元,增长15.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5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5%。其中,铁路876.6亿吨公里,增长1.6%;公路422.7亿吨公里,增长20.8%;水运259.7亿吨公里,增长9.4%;民航0.37亿吨公里,下降5.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807.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铁路301.8亿人公里,增长6.8%;公路481.2亿人公里,增长12.7%;水运0.31亿人公里,下降36.9%;民航23.8亿人公里,增长10.7%。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80.5万辆,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私人汽车35.4万辆,增长27.5%。民用轿车保有量21.3万辆,增长30.2%,其中私人轿车11.3万辆,增长51.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4.1亿元,增长26.6%;邮政业务总量19.7亿元,增长0.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11.2万门,比上年增加136.6万门。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49.5万户,增加15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46.9万户,增加173.5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38.9部(含移动),增加5.4部。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93.5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省财政收入迈上600亿元新台阶,达到6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3.8亿元,增长21.7%。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48.1%,营业税增长29.6%,企业所得税增长16.7%。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财政支出700.4亿元,增长16.4%,其中基建支出增长23.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7.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21.4%。“十五”时期,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99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8.9亿元,增长1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61.4亿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08.7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1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7.6亿元,增长14.6%。其中,短期贷款2247.1亿元,增长7%;中长期贷款1745.7亿元,增长25.6%。

证券市场发展稳定。全年发行新股1只(A股),筹集资金1.5亿元。到2005年末,全省上市公司45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379.9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0.7亿元,增长16.3%;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02.5亿元,增长6.6%。赔款和给付30.4亿元,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6.1亿元,增长16.1%;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4.3亿元,增长25.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5%。科技机构932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29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8万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个,部属实验室13个。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R&D)45亿元,增长2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8%。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46项。主要科技成果有:奇瑞7080/7110系列轿车、优质多抗西瓜专用型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研究等。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516件,授权专利193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20.7%。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113项,成交金额14.3亿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术2982项,金额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