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安徽省统计局

质量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36个,其中系统内90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5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55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7.4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05项。

测绘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7895张,大地控制点成果10520个(含GPS点),利用档案资料369卷(盒),航空摄影底片11023张,底片69筒(卷),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光盘476盘。省测绘局所属单位完成测绘服务总值248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群众艺术馆14个,文化馆100个,公共图书馆85个,博物馆42个。广播电台17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台17座。全省有线电视用户300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全年出版报纸97种,总印数87000万份;期刊(杂志)177种,总印数5000万册;图书3900种,总印数24000万册;电子、音像出版物806种,出版数量944万盒(张)。年末全省共有各级国家档案馆124个,馆藏档案资料650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91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9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1.7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5万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6.7万人,注册护士4.7万人。乡村卫生室2.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5%。全省共有16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614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22.5枚金牌、27枚银牌和29枚铜牌,其中,世界冠军2个、世界亚军3个。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我省运动员夺得7枚金牌、5枚银牌和7枚铜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18位。全年国际运动健将发展数为1人,运动健将发展数为35人,一级运动员发展数为86人;国家级裁判员发展数为15人,一级裁判员发展数为12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为1887人,其中国家级6人,一级735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万人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80多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上升0.08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516万人。城镇化率为3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0.7元,比上年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67.7元,增长11.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9%,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19.8%,衣着支出增长19.7%,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6.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比上年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6元,增长21.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6.1%,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0%,居住支出增长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十五”时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69.6万人,比上年增加105.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47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60.3万人,全年为46.8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87万人,增加24.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74.4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12.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年末全省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3.7万人。全省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75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7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7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进展。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38种(含亚矿种,下同)。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04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80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665项,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1300平方公里,1∶25万国土资源大调查1.8万平方公里,新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75个。监测的17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75个,面积850.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67个,面积501.1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全省环保“十五”规划项目共完成投资164.7亿元。

生态省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0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5个、县级1个。年末森林面积3600.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4万立方米。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Ⅳ类为主,与上年基本持平;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Ⅱ类水质为主,属优良水质,主要支流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巢湖湖区水质较上年略有好转,支流整体水质变化不大;新安江干、支流水质整体良好,水质均为Ⅲ类。

全年全省发生火灾事故9182起,发生交通事故17474起。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省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00-2004年生产总值及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已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作了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