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台州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列入省、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01个,其中省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额36亿元。上三高速公路台州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二期大田至吴岙段建成通车;台州师专迁建一期、台州中心医院一期和玉环2万吨多用途码头等项目建成使用;椒江大桥、健跳大桥、玉环漩门二期、坎门渔港、里墩水库、仙居下岸水库等一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永宁江治理二期、温岭东海塘围涂等重点项目已经启动;核电、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312.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6.29万平方米,增长31%;竣工面积129.03万平方米,增长35.9%。全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110.05万平方米,增长6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4.17万平方米,增长51.6%。空置面积16.3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3.8%。个人购房比例迅速提高,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比重已达90.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持续平稳发展,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131.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公路41.55亿吨公里,增长2.9%;水运89.78亿吨公里,增长15%。全年旅客周转量为73.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公路73.1亿人公里,增长10.8%;水运0.4亿人公里,减少1.5%。全年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22.38万人,增长17%。台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30万吨。其中海门港区950万吨,增长17.4%。

200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全市新增电话用户19.71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0.8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4.3%。其中市话用户36.27万户,农话用户64.5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8.3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0.2%。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3.9部/百人提高到3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4.3部,比上年增加6.7部。年末国际互联网络用户6.2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倍。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5.69亿元,增长13.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6.06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85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14.54亿元,增长16.4%;制造业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9.2%;其他各种行业零售额18.97亿元,比上年减少7.9%。各种经济类型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为127.3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1%。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持续增加。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8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1个,超10亿元的4个。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成交额达110.5亿元。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75亿元,比上年增长8%。

旅游业发展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7.65万人,比上年增长30.8%。国内旅游收入37.87亿元,增长53.3%;接待海外游客2.27万人,比上年增长21.2%,旅游外汇收入900万美元,增长11.8%。

市场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其中服务项目类和居住类价格上升较快,分别上升15.1%和5.5%;医疗保健类上升0.8%;食品类上升0.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衣着类的价格水平比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9.3%、7.9%、2.2%和0.6%。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8.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4%。出口产品结构趋向优化,机电、医化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3%;医化产品出口额达1.04亿美元,增长41.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1.9%。

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17个,比上年增加24个,协议利用外资107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5083万美元,增长17%。全年新办境外企业11家,对外劳务合作共创汇101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8.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其中企业存款172.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9.6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1%和17.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0.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2%。其中短期贷款259.65亿元,中长期贷款55.6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1%和16.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5亿元,增长23.4%;人身险保费收入5.58亿元,增长26.5%。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6亿元,其中财产险1.6亿元,人身险1.1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全市继续加大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深入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责任制考核和科技“创先”活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已有8个县(市、区)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区)。

科技队伍稳步壮大。年末全市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9个。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6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13万人,比上年增长8.7%。

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2000年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达9439万元,比上年增长64.2%。其中科技三项经费6750万元,增长84.8%。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0年,全市列入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34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8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94项。全市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2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有7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市星火奖。年末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家,比上年末增加10家。海正药业有限公司和飞跃集团被省批准为浙江省医药、缝纫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批民办科研机构1家。全年专利申报公告(公开)数829件。技术市场交易更趋活跃,全年共确定登记技术合同526项,技术成交金额5163万元。

质量、标准化、计量建设和气象服务等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0个,全年监督抽查了990家生产流通企业、产(商)品1088批次。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81.9%,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有13家企业28项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有4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年末全市有81家企业146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有18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建立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类45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5万台件。年末全市有气象服务台(站)11个,其中专为海洋气象服务的有4个,有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发射站点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