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台州市统计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309人,在校生4125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2020人,在校生4802人。中等教育发展良好,全市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招生3055人,在校生11415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有普通高中80所,招生2.85万人,在校生7.09万人,比上年增加1.16万人。各类职业高中48所,招生1.43万人,在校生3.14万人。义务教育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全市初中学校招生9.22万人,在校生26.32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67.7%。小学在校生37.05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7%。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3人,在校生16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82万人。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全市共有社会力量办的学校(不含幼儿园)97所、在校生4.58万人。全市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0年,我市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促进了城市品位、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文化站170个。年末全市有综合性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总量30.66万卷,馆藏资料6.85万册,开放各类档案5.5万卷。

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2000年末,全市拥有自办无线广播节目4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近64小时;自办电视节目8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687小时。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80万户,乡镇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率已达94.7%,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63.8%。全市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3%和86.2%。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645个,医疗床位955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459张。卫生技术人员1.48万人,其中医生(师)0.65万人,护士(师)0.33万人。年末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353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297人。农村医疗保健网络建设进一步推进。年末有各类卫生院310个,有乡镇医生和卫生员2907人。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2000年,我市天台籍围棋国手俞斌荣获第四届LG杯世界棋王称号和第七届中国棋王称号,成为台州第四位世界冠军。在悉尼残疾人奥运会上我市健儿勇夺2枚金牌。在其他重大比赛中,夺得全国比赛金牌4枚,银牌、铜牌各1枚;省级比赛金牌50枚、银牌55枚、铜牌52枚。全民健身活动向纵深阶段推进,健身宣传有声有色,体育运动得到广泛推广。2000年我市椒江、黄岩、临海、温岭继天台、玉环之后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行列。临海市大田镇成为“全国亿万农村体育先进乡镇”。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市共有环境保护机构27个,各类工作人员306人;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153人。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为98%,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工作全面完成。2000年工业污染源治理共投入资金2.23亿元。至年末全市4158家工业污染源已累计治理达标3660家,关停498家,治理达标率100%。250家市级以上重点污染源企业已治理达标192家,依法关停58家。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4.3%,废气处理率为97.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9.6%。“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继续实施,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目前已建成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19个,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2.7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75.12平方公里;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生态镇1个。

十二、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职工31.63万人,比上年减少2.56万人;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40.44万人,比上年减少3.77万人。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297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56万人,安置下岗职工1.26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0.55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6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在职职工27.24万人,离退休人员6.37万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3.95亿元,支付养老金4.3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7.04万人,全年征缴保险费3668万元。全市参加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78万人、12.21万人和12.85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共有国有福利事业单位7个,床位480张,比上年末增长19.1%;收养305人,增长2.7%。有社会办福利事业单位232个,床位4155张,比上年末增长44.4%;收养2270人,增长35.9%。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规范。全年投入保障基金1440.6万元,共有2.96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0.09万人和2.8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5元,比上年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职工平均工资12446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但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4平方米。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