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47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增幅比上年回落45.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额66.16亿元,比上年下降19.5%;房屋施工面积1238.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房屋竣工面积188.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9%。房地产市场销售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2.74亿元,比上年增长59.4%,销售面积259.72万平方米,增长40.9%。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90.7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1%,旅客周转量为87.7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5%。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27.13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027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台州港2254万吨,增长3.8%。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含村道)90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522公里;高速公路188公里,新增60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6.06万辆,比上年净增4.8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0.8万辆,比上年增加4.14万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5.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8.08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的37线/百人提高到40线/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2.1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32.97万户。年末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46.0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7.32万户,比上年增长32.1%。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县城消费品零售额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6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23家,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69家。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完善,“千镇连锁超市”工程顺利实施,全市有镇级连锁超市门店135家,村级连锁加盟店691家。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2006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0.1%。 旅游业加快发展。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成功举办第三届台州旅游节系列活动。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812.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入境旅游人数8.89万人次,增长18.0%。实现旅游总收入15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447.76万美元,增长21.6%。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68家,客房7003间,床位12220张,各类旅行社101家。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4.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自营出口总额70.35亿美元,增长35.4%。全年外贸企业出口12.91亿美元,增长25.0%;三资企业出口20.36亿美元,增长40.4%;生产企业出口37.09亿美元,增长36.7%。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63.93亿美元,增长37.5%;加工贸易出口6.24亿美元,增长19.5%。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0.8%、40.2%和38.9%。2006年末我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251家,比上年末增加349家。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202个,比上年末增加12个。 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39个,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8.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4%,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新批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8个。境外投资快速发展。全年新批境外企业55家,中方投资额5254万美元,境外投资带动出口4.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贷款增速快于存款。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665.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866.47亿元,增长20.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13.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78.8%,比上年末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765.87亿元,现金支出10854.15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88.28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22家,全年保费总收入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3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9.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5%和13.6%。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7.76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财产险赔款6.78亿元,比上年下降17.6%,人身险赔款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7%。年末全市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61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共有13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第一批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2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年申请专利 5626件,专利授权3365件,其中发明5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6.4%、57.5%和50.0%。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46项,技术交易额0.23亿元。 “质量兴市、名牌兴市”战略成效显著。2006年末,我市共有7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个,国家免检产品52个,浙江名牌产品124个,有3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工业产品质量指数为94.1%,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6.9%,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3.0%。全市有3039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有7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体系认证,191家食品生产企业取得了QS证书207张, 771家企业取得3C认证证书2241张。 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有1个观象台,3个一级观测站,3个二级观测站, 1个基本站。全市共拥有110个中尺度自动站、5个强风站,初步建成较为严密的地面天气监测网。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有幼儿园1356所,在园幼儿19.36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29%和99.93%。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全市高中段在校生(含技工学校)18.55万人,初升高比例达到95.9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8万人,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2%,建成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2个。特殊教育招生(含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65人,在校生1815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7709人,在校生21079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8898人。成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浙大台州研究院筹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被省政府批准筹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