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7 台州市统计局

台州市统计局

2003年2月25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促使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一、综合

2002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市场物价在低位平稳运行,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其它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

初步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增长速度创近几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58.0:29.8调整为10.6:57.3:32.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615元,比上年增长13.4%。

二、农业

2002年,我市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大幅调减,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79.5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8.0%。其中早稻种植面积调减幅度尤为突出,全年早稻种植面积为29.0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3.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2.59万吨,比上年减少20.3%。与此同时,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非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8.9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油料、甘蔗、药材、蔬菜、果用瓜、花卉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7.1%、11.4%、39.7%、20.5%、7.8%、196%。粮食与非粮经济作物比重从上年的64.5:35.5调整为58.2:41.8。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8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02.83千公顷。全市新建绿色通道458公里,绿化面积达559公顷。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总产量12.85万吨,比上年增长3.6%,禽蛋产量3.59万吨,增长8.3%。全年出栏生猪121.52万头,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109.25万头,比上年减少3.2%,家禽存栏822.28万只,比上年减少7.4%。

渔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41.1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7.24万吨,增长1.1%;海水养殖产量39.11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4.74万吨,增长9.3%。但受渔业资源萎缩、渔业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渔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2.5亿元,完成土石方4740万方,续建围垦11.7万亩,新开工围涂面积4730亩,新砌防渗渠道35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河道疏浚掀起新一轮高潮,全年投资3.8亿元,疏浚河道645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3.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06万吨,比上年减少6.0%;农村用电量29.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9亿元,增长29.7%;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27.13亿元,增长16.9%;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56.6亿元,增长18.2%;联营企业工业总产值18.58亿元,增长32.8%;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73.17亿元,增长26.6%;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34亿元,增长12.6%。轻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轻工业总产值为396.89亿元,增长20.2%,增幅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为332.06亿元,增长24.8%,轻重工业的增幅差距从上年的10.2个百分点缩小到4.6个百分点。十大支柱行业均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金属制品业增长38.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3.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9%,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2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4.0%。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4家,比上年增加36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7家,比上年增加3家。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重点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吉利汽车工业城、飞跃机电工业城、温岭工业城、星星电子工业园区、黄岩万亩工业园等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工业园区建设的相继启动,为我市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确保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市48个主要工业园区中,2002年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达37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5.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税66.19亿元,增长21.4%,其中利润36.7亿元,增长25.2%。列入省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08分,比上年提高12.3分。

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至2002年末全市累计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194家,改制面为98.0%;完成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制454家,改制面为98.3%。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02年底,我市已有上市公司3家,其中腾达建设本年上市,完成或进入上市辅导企业还有13家。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2002年,“星星”牌电冰柜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8个工业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44个工业产品获台州名牌产品称号,4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13.2%。全年建筑施工面积29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4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14.7%。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0.16万元,全年共实现利税5.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