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旅游、对外经济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地区看,城市消费零售额110.22亿元,增长10.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16亿元,增长8.7%;分行业看,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9.6%和19.4%。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持续扩大。 全市消费品市场422个,成交总额3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6.6%;生产资料市场39个,成交额120.15亿元,增长89.8%。2000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2个。 旅游业取得新发展。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5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7%;接待海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增长22.0%,外汇收入2600万美元。全市旅游业总收入39.66亿元,增长27.4%。 出口需求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72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1%。其中出口63368万美元,增长75.2%。全市外贸企业、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分别为22728万美元、27046万美元、13594万美元,增长64.8%、88.9%、68.6%。出口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医药、化工等,出口地区主要是香港、日本、台湾、欧美等地。 利用外资恢复性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新批三资企业83家。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3%。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运行情况良好。全市财政预算总收入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地方财政收入18.05亿元,增长31.3%。地方财政支出24.43亿元,增长27.0%。 存贷款稳定增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5.56亿元,比年初增加78.54亿元,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1.51亿元,增长2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92亿元,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374.04亿元,比年初增加65.55亿元,增长19.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2.42亿元,增长20.9%。 证券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证券交易营业部共有证券帐户16.33万户,新增4.16万户,增长34.2%。证券交易额758.90亿元,增长21.2%。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77亿元,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3.2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96亿元,给付0.84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年末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7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2.48万人。县级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1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1人。 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得到落实,科技进步成果稳步增加。去年共安排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2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38项;93项成果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2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全市现有小学1196所,在校生35.0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巩固率100%;初中258所,在校生19.03万人,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65%,巩固率99.94%;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总入学率达到99.93%。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重视。全市有幼儿园3045所,在园幼儿11.81万人。接受特殊教育学生1338人。 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全市共有高中70所,在校生6.69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达84.21%。中等职教中,有职业学校(点)68所,在校生41074人;中专11所,在校生13581人;技校9所,在校生5988人。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抓住高教扩招机遇,采用各种灵活的办学体制,通过各种筹资方式,使我市高校发展增添了活力。2000年,全市高校共有新生6091人,在校学生为14458人。 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3063个,在校生人数达13.7万人,有力地弥补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气象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建有气象信息网络系统7个,联接终端24个,天气警报发射台7个,气象预报业务台7个,一般降水预报准确率77.7%,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81.6%。 质量技术监督服务领域拓宽。全市完成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1976批,合格率71.6%,市场日常监督检验1711批,合格率63.2%;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确认发证36个,办理企业商品条码258家;完成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5.2万台件,监督检查各类计量器具3137件,合格率92.8%,32家企业通过计量水平确认;全市18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获省级名牌产品20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共有艺术团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综合档案馆9个。全市共有11家公开发行报纸,期发量61.1万份。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49个,观众170.21万人次,放映收入476.68万元。地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市级广播电视台7座。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4%和96%。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9个,床位10442张,卫生人员16795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卫生人员572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人员481人;另有个体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机构2645个,卫生人员3002人。农村卫生改革全面实行,全市农村全科医疗服务建档人数18.71万人,占创建乡镇总人口的69.7%,慢病管理率达48.6%,参加各种类型合作医疗人数1392万人,参保率占创建乡镇总人口的53.3%,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6%。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竞技体育创佳绩,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世界亚军1个,亚洲冠军1个;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42枚、银牌49枚、铜牌56枚。学校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35%以上。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2000年末,金华城区和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34.04平方公里。实有房屋建筑面积4287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348万平方米。实有住宅建筑面积2703万平方米,市区765万平方米。全社会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数937辆,其中市区运营车辆数293辆。出租汽车数2225辆,其中市区622辆。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7平方米,其中市区4.29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各级监测站9个,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20798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97.7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38.03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88.8%,工业废气处理率88.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76.7%,全市"一控双达标"和金华江流域环保治理"零点行动"均已达到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