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7 金华市统计局

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教学规模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共有职业中学(班)89所,中专ll所。技校10所;职高招生18055人、中专招生5573人,技校招生2943人;三类职校在校生60833人、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数的55.6%,职教和普高人数之比保持1.3:1。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已有14所职业中学通过了省示范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验收,其中2所已进入国家级重点行列。

成人教育难中求进,不断发展。成人高校l0所,招生人数3649人,在校生7753人,毕业生2853人。全年扫除文盲650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已达到97.52%。举办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有50万人次参加了培训,受训面占农村总劳力的20.8%。

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稳步发展。在金普通高校招本、专科生3929人。比上年增长49.1%;毕业生2673人,增长42.5%;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49人,在校本、专科生5552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5573人,毕业学生4042人,在校生数14948人。

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年末已有各种社会力量所办学校2012所,在校生数100884入,其中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切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204个。公共图书馆9个。档案馆l0个。全市共有9家公开发行报纸、期发量40万份。年末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72个。广播电台3座。县以上电视台9座,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浙江电视台一套节目覆盖率分别为79.86%、90.60%。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活动。婺城、武义、浦江、磐安四县区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初保目标的评审,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l00%;全市95%的农村人口用上了安全卫生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比往年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前三年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国标。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429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1876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医生(师)5785人。护士(师)3006人;有医疗床位9531张。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通过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水平再上台阶。先后组织青少年、成人代表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共获得奖牌193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63枚、铜牌57枚;全市有20名运动员代表浙江省或其他省参加第八届全运会。取得了3金l银3铜的好成绩。

全市共有426985名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比上年增长10%,被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评为全国“达标先进市”。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有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共有各类工作人员272人,全年环境治理项目环保投资3273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89.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面积16.6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为84.6%,工业废气处理率75.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47.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60.3%。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年内出生人数48298人,出生率为l0.96%,自然增长率为4.86%,全市年末总人口440.5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根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2元,比上年增长7.1%,初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71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9%。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6.2亿元,比上年增长8.3%;职工平均工资7311元,比上年增长12.1%。由于职工下岗、失业较多,部分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市区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9平方米,增长22.7%。

年末全市参保单位3880家,统筹金额30546.54万元。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分别为23473人、52660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县、市相继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共发放救助金845.92万元,救助贫困对象13208户24054人,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敬老院200个,床位数3254张,集体供给金额338.8万元,优抚对象总人数141330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劳动生产率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