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绍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 2008年面对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现有的产业结构受到严峻的考验,经济回调趋势明显,增长压力加大。面对复杂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沉着应对,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趋好、转型升级加快的发展态势。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民生问题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08年绍兴市生产总值达到了2222.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经济总量位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8位,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5万元,达到5090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7000美元,达到7330美元。6个县(市、区)有5个已达到“人均GDP>5600美元”,其中绍兴县达到12292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6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329.1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777.18亿元,增长10.1%。三产比重明显提高,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60.7∶33.9调整为5.2∶59.8∶35.0。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3.60亿元,增长17.6%。各主要税种税收均保持稳步增长,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1.5%和9.2%,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8.9%和21.1%。 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0%,涨幅已连续八个月回落。其中食品类上升1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8.3%,居住类上升4.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升4.0%,烟酒及用品类上升2.0%。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7%。 城镇就业形势持续稳定。200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8万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24%,其中市区为1.9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4万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51%,其中市区为1.1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2%。全市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695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其中市区182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45%。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附加值产品少,生产经营压力较大,部分企业融资风险加大;节能减排任务依然严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社会就业压力仍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14亿元,增长3.2%,其中农业总产值108.63亿元,增长3.5%;林业14.82亿元,增长3.3%;牧业36.00亿元,增长1.6%;渔业17.45亿元,增长3.7%。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受政策促动、市场拉动等因素的积极影响,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21.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7.27千公顷,增长3.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86万吨,比上年增长4.2%。蔬菜、生猪、茶叶、淡水产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101.6亿元,占当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0%。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大。2008年末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17家,新增22家,其中超亿元的53家,新增5家。主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已建立各类特色农业基地266.1万亩,新增10.6万亩, 全市新增“万字号”特色基地2个,累计达到94个。外拓基地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增农业外拓基地184.4万亩,累计达到916.7万亩。全市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31家,总数达729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4个,面积达到103万亩,其中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个,认定面积2.12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0个,累计达292个。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性资金支出55.3亿元,同比增长26.8%。启动新一轮“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全市财政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6.5亿元。全市92.3%的行政村建立了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达到89.8%,生活污水处理村达到32%。村庄整治率达到66%,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6%。新增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31.5万人。目前全市已创建农村放心店3300家,2481个具备创建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放心店。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度达到75.7%。 林业、水利建设进展明显。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58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684公顷,累计封山育林面积4860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1.8 %。全市营造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152公里。绍兴县在海涂建设长3.1公里、宽100米的大型防护林;上虞市在海涂建设长19公里、宽40米的沿海防护林。全市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林业观光园4家。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9.36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5.16千公顷,加高加固堤防42.5公里;到年底已累计建成水库553座,总库容12.97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市53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00.01亿元,增长12.5%。其中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8.16亿元,增长7.5%。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销售产值5278.32亿元,增长12.3%,产销率97.8%。新产品产值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64.91亿元,同比增长19.3%,新产品产值率23.4%。 2008年末,全市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87家,新增14家。其中超20亿元的42家,新增4家,超50亿元的9家,新增3家,超80亿元的4家,与上年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03.67亿元,增长9.8%,其中利润258.47亿元,增长8.4%。全年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评得分255.23分,同比提高6.68分,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消耗各类能源1014.85万吨标准煤(当量),同比下降6.5%,低于同口径工业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能耗0.187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9%。全市工业用电量204.19亿千瓦时,增长0.3%。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8年又有10家建筑企业晋升一级资质,20家企业晋升二级资质。目前全市有建筑企业651家,其中特级企业17家,一级企业79家,二级企业188家。全年按工程属地原则核算的建筑业增加值为129.12亿元(不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创造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91.2亿元(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达50家,超15亿元的达39家,超30亿元的达22家, 超50亿元的达12家。2008年,我市进沪登记业务达250亿元,占全省进沪施工企业总量的56%,进一步稳固绍兴在沪施工龙头地位。新兴区域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许多企业都在北京、天津、江苏等大中城市建基地,打品牌,业务增幅都在20%左右。全市80%的产值来自市外。全年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创浙江“钱江杯”25项,上海“白玉兰杯”30项,鲁班奖2项,各项建筑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地级市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