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绍兴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基调,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07年绍兴市生产总值达到了197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3%,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32位,同类城市第11位,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8位,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4522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000美元,达到5947美元。6个县(市、区)有5个已达到“人均GDP>4600美元”,其中绍兴县超过1万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195.2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667.57亿元,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8∶60.5∶33.7调整为5.5:60.6:33.9。 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12亿元,增长29.2%。各主要税种税收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7.4%和22.8%,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1.5%和19.7%。 市场价格继续攀升。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其中居住类上升4.3%,食品类上升7.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3%,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6%,衣着类上升0.2%。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0%。 城镇就业形势持续稳定。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33个,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6%,其中市区为1650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83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28%,其中市区为711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2%。全市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547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7%,其中市区15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5%。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25%。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能减排任务依然严竣,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物价结构性上涨短期内难以改变;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15亿元,增长13.1%,其中农业总产值99.49亿元,增长8.1%;林业13.61亿元,增长11.4%;牧业35.51亿元,增长32.7%;渔业21.65亿元,增长10.5%。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16.9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35千公顷,增长2.9%;果用瓜种植面积为11.25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72.91千公顷,分别增长2.6%和0.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8.15万吨,比上年增长4.1%。蔬菜生产总产量为246.88万吨,增长4.1%。今年猪肉产量11.66万吨,禽蛋产量5.1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4.6%。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大。2007年末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195家,新增85家,其中超亿元的47家,新增6家;全市已建立各类特色农业基地255.49万亩,其中“万字号”特色基地93个。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资金支出43.6亿元,同比增长25.6%。“百村整治、千村改造”工程新启动,小康示范村144个、环境整治村390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2%。新增安全饮用水人口16万人,81%的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度超过65%。 林业、水利建设进展明显。当年完成造林面积574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698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13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1.8%。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16.8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8.31千公顷,加高加固堤防32.0公里;到年底已建成水库553座,总库容12.97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7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市44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868.46亿元,增长25.3%。其中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0.44亿元,增长23.3%。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销售产值4765.23亿元,增长25.4%,产销率97.9%。新产品产值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071.48亿元,同比增长23.7%,新产品产值率22.0%。 2007年末,全市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73家,当年新增17家。其中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38家,新增11家,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新增1家,超8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新增2家。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77.09亿元,增长32.3%,其中利润246.25亿元,增长35.0%。全年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考评得分252.59分,比上年同期提高13.97分,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消耗各类能源1103.05万吨标准煤,与上年增长3.4%,大大低于同口径工业产值增速21.9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消耗标准煤0.2266吨,比上年下降17.5%。全市工业用电量203.64亿千瓦时,增长11.1%,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4.42%,单位GDP电耗下降2.25%。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按工程属地原则核算的建筑业增加值为117.77亿元(不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创造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73.19亿元(含我市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3.5%;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57.62万平方米,增长20.6%。全市建筑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的达46家,超15亿元的达38家,超30亿元的达21家,超50亿元的达11家。全年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评出市级“兰花杯”25项,创浙江“钱江杯”25项,上海“白玉兰杯”37项,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3只,各项建筑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和全国地级市之首。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3.27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工业性投资521.86亿元,同比增长10.6%。在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109.35亿元,下降26.0%;房地产开发投资178.59亿元,增长38.9%;农村投资237.55亿元,增长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