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共举办重大国际性比赛7次,全国性比赛4次,全省性赛事10次。在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宁波代表团获1枚金牌、8枚银牌和4枚铜牌,超一项世界青年纪录,平一项全国青年纪录。宁波代表团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优秀后备人才奖和后备人才输送奖。宁波籍运动员桑兰被省政府和团省委授予功勋运动员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市和各县(市)、区开展了全民健身万人晨炼、健身长跑、体育文化下乡表演等活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逾220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达1696所,达标学生逾53万人,达标率97.6%,优秀率达到21.6%。全市共有全国体育先进县7个。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月湖景区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中山西路延伸段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竣工,通途桥和大沙泥桥开工建设,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

加速公用事业建设。城市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质继续得到改善。建成了北仑水厂一期,北仑水厂出厂管一期以及江东水厂原水工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方便市民出行。新增公交车辆152辆,新辟公交线路4条,延伸线路6条,调整线路10条,新开通了三个镇50个村的公交车,改善了近郊市民的乘车状况。着手联丰混气站的前期工作,中央花园等6座液化气气化站投入运行。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继续推行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开展区域环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限期治理老污染源,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创建和巩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1999年,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宁波名列第5。余姚江水污染防治等9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年度整治计划和市、县两级政府下达的572家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到年底已基本完成,12项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环境执法得到加强,全年共实施现场环境执法监督检查5000余人次,处罚环境违法案件66起。继续实施空气质量周报制度,市区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空气质量为Ⅰ-Ⅱ级,全年有200天达到Ⅰ级水平,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控制,禁止机动车使用含铅汽油。实施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市区全面禁止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使用。城区绿化和农村生态村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538.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60‰,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长率3.78‰。

1999年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为上年的97.3%和100.1%。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7%,与上年比较,编制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14类商品中,全年价格水平上升的有4类,下降的有9类,持平1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2%,收入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7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2%。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1999年城市居民人均实际支出10568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非消费性支出3074元,增长47.6%,消费性支出7493元,比上年下降5.3%。非消费性支出中购建房屋支出超常增长,人均2333元,比上年增长72.4%。人均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557元,增长2.6%;用于医疗保健438元,增长35.4%;用于交通与通讯440元,增长5.6%;用于外出旅游支出167元,增长108.4%,教育、健康、休闲等消费已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青睐。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1元,比上年增长1%,医疗保健支出为223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35.2%,居各类生活消费支出增幅之首。交通费、邮电费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和31.8%。我市农民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1999年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1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户的比重从上年的23%扩大到28.5%;有83%的居民住上了有浴室厕所的住房;独用厨房的家庭达到98%;住宅单元配套率达81%。70.5%的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在允许购买成套公房的居民家庭中,已有85.8%的家庭购买了房改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9.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1999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4台、彩色电视机137台、影碟机40.5台、家用电脑15台、空调机53台、移动电话16部;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彩电80台,电冰箱58台,洗衣机39台,抽油烟机32台,电话机52部,移动电话7部,组合音响11架,燃气热水器16台,家用电脑1台。

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3.03万名,安置失业人员3.2万名,其中2.55万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从原来的220元/月提高到286元/月,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和按规定领取基本生活费的比例达到100%;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从上年的533元提高到620元。全市14.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6.3万名,净增10.54万名,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达1.56万家,缴费人数为51.18万名,收缴率为95.6%。全市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1万名,净增14.03万名,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达1.38万家,缴费人数为57.31万名,收缴率为97.3%;共累计发放救济金7615万元,医疗补助金260万元,享受救济金达到24.85万人次。全市6955家企业,38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作继续有效开展,运作更加规范,2876家企业,15.35万名在职职工和5.61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女职工生育保险运行正常,5391家企业,35.9万名职工参加了女职工生育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建立社会保障网络138个,社区服务设施1123个;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1个,床位8531张,收养6536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11.22万人。

注: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