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6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实现利税总额5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总额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8.39%,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施工面积133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780万平方米。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3.24亿元,增长7.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投资465.14亿元,增长4.5%,其中工业投资464.03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906.31亿元,增长9.0%。 房地产业保持适度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商品房施工面积4545.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竣工面积725.8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6%;销售走势趋于平缓。全年商品房销售762.50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住宅销售679.27万平方米,增长9.4%。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1057.66亿元,增长1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4.7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88.66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119.75亿元,增长17.9%。 2006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连锁企业101家,连锁门店3586个,年零售额达到26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 2006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25个(含省管理市场),其中消费品市场603个,生产资料市场122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达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2%。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89.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进口总额126.81亿美元,增长26%;出口总额262.28亿美元,增长32.4%。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6%,机电产品出口120.69亿美元,增长51.0%,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8.6%、40.4%提高到25.9%、46.0%。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分别增长了51.3%、23.5%、40.1%。 对外合作。2006年末,全市累计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机构)61个,比上年增长19.6%。全年境外协议出资5935万美元,其中非贸易性投资2315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2%、26.8%。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 利用外资。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747项,合同利用外资5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实际到位外资22.55亿美元,增长31.7%。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在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合同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达327个,合同外资45.35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总额的84.3%。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2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8%;实际利用外资9.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7%。至2006年末,我市已引进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举办了87家企业。 引进内资。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数4780个;合同引进内资76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实际到位内资3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开发区建设:2006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合同引进外资18.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19.9%。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18.4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实现利税总额173.07亿元,增长24.0%;出口创汇146.35亿美元,增长87.3%。江东、临江、钱江工业区(园区)经国家审核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九、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2006年货物运输总量达2.09亿吨,旅客运输量达2.55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5.1%、5.9%。萧山国际机场至年末已开通航线177条,其中国际航线31条;民航旅客进出港吞吐量达到991.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路网建设取得新突破。杭千高速全线贯通,杭徽高速建成通车,形成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至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4181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2300千米。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94千米,全市公路通村率由上年的98.8%提高到99.4%。机动车辆继续大幅度增长,年末全市社会机动车拥有量达120.2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8.6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1.5%、27.1%。 邮电通讯。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邮政业务收入7.09亿元,增长13.3%。邮政特快专递辐射221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国内特快业务435.18万件;国际特快业务28.0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9%、45.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9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433.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0.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22.01万户、61.59万户。国际互联网注册用户已达到124.9万户,比上年增长15.3%。 旅游业。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第八届西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接待国内游客3682.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4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市民出境旅游达到22.16万人次,增长25.3%。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37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4家;星级酒店达到24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0家;4A景点达16个。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方休闲之都”称号。 十、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785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9.55亿元,贷款余额6603.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7.33亿元。 资本市场。至年末,全市累计上市公司50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其中境内证券市场上市40家,境外红筹上市10家。全年新募集资金35.5亿元,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190.5亿元。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8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80亿元,增长18.5%,人身险保费收入51.17亿元,增长14.1%。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2.06亿元,增长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