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围绕“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目标,努力克服了煤电油运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市面貌整治一新,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泰州市在2004年度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居第75位。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5.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7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0.50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242.00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1.7∶54.0∶3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014元,增长14.8%。 全面小康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25项指标中,有9项达到(超过)标准值。初步测算,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了79.8%,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2004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2.18万户,增长10.7%;私营企业达17516户,增长18.6%。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16.85亿元,增长29.5%;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增长23.8%。 企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到年底,“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市(区)属工贸企业改制面为99%,市(区)属建筑企业改制面为100%,市(区)属交通企业改制面为85%。全市完成257家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改制面为72%。 价格水平总体持续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比上年上升4%。分类指数3升5降,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类价格分别上升12.1%、1.6%和4.5%;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7.6%、4.1%、0.4%、4.0%和0.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与结构需进一步协调,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待提高;资源约束突出,煤电油运偏紧;原材料等上游产品和房地产销售价格上升明显;民营经济规模和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粮食生产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2.21万亩,增长4.4%;粮食亩产达到443公斤,增长7.3%;总产量达到258.12万吨,增长12.1%。 林业、牧业、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9千公顷,下降10.8%;森林覆盖率为8.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23.86万吨,增长1.8%;禽蛋总产量12.02万吨,增长0.7%;牛奶总产量1.86万吨,增长33.8%。水产品总产量20.21万吨,增长7.3%。 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引进和推广种养业新品种65个,全年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无公害农畜水产品基地55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产品14个。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4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4.23万千瓦,增长1.1%。农村五件实事取得新进展,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9.30万人,改造草危房2179户5884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70.5%,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02公里。 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全市50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95亿元,增长19.2%;实现利税4.84亿元,增长17.2%;其中,实现利润2.09亿元,增长16.6%;出口创汇8714万美元,增长44.4%。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达319.50亿元,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2.14亿元,增长23.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30.52亿元,增长42.6%;集体企业完成47.16亿元,增长25.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8.97亿元,增长7.8%;股份制企业完成121.49亿元,增长17.4%;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完成47.06亿元,增长3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26.93亿元,增长23.4%。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7.04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5.10亿元,分别增长20.1%和26.2%,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5∶55。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2004年实现利税总额86.58亿元,增长26.2%;其中利润43.05亿元,增长26.8%。产品销售收入879.94亿元,增长3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55,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行业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27.15亿元,为第一大行业,比上年增长39.2%;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11.31亿元,增长32.3%;医药制造业产值107.13亿元,增长2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01.53亿元,增长34.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81.67亿元,增长24.0%;纺织业产值79.82亿元,增长27.2%;金属制品业产值70.58亿元,增长42.8%。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61亿元,增长12.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25.2%。承建规模工程980项,施工面积2302万平方米。三项工程一举摘取两个“鲁班奖”(参建)和一项国优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24亿元,增长32.8%。按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72.89亿元,增长19.6%;集体经济完成投资23.87亿元,增长55.0%;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15.71亿元,增长66.9%;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完成投资29.53亿元,增长54.3%。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94亿元,增长29.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95亿元,增长4.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9.28亿元,增长26.1%。在城镇集体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3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60.0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59.4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40.9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26个,新开工项目314个,竣工项目305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336.06亿元,增长20.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15.26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58.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4%。 房地产开发稳步发展。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81.47万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竣工面积122.48万平方米,下降2.1%;商品房销售面积130.84万平方米,增长6.9%;商品房销售额24.06亿元,增长29.9%;空置商品房面积34.51万平方米,下降12.9%。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桥梁工程总投资1.8亿元,完成了5条新建道路和2条道路的维修,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新增0.3平方米。80多条后街背巷和7处低洼地的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东进小区低价房建设已主体封顶,南园小区整治工程全面竣工。骨干道路绿化改造、小游园建设、凤凰河等主要景观河道绿化建设以及坡子街滨河广场工程全面完成,泰山公园改造和环城河风景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市区人均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0%,提高1.5个百分点。新区污水管网铺设到位,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管道燃气管网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长江水达镇工程到各乡镇主管网已完成。各市城区及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中心城市建设投资35.36亿元,4个市城区建设投资48.82亿元,12个重点中心镇建设投资14.9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