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南通市统计局

港口生产再创佳绩。全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44.1%,其中进港4270万吨,增长46.1%,出港2948万吨,增长41.2%。外贸吞吐量692.2万吨,增长41.1%;集装箱吞吐量28.74万标准箱,增长16.5%。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0万门;本地电话用户233万户,其中市话96万户,农话137万户;住宅电话达到223.66万户。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讯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2.47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92万户,数字数据用户2329户。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39.76万人次,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57.23亿元,增长22.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5%;旅游创汇9934万美元,增长24.6%;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28.76万人次,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49亿元,增长21.7%。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6家,旅行社68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8.24亿元,增长14.9%;餐饮业零售额27.40亿元,增长28.6%。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3.63亿元,增长18.7%;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0.62亿元,增长12.7%。全年吃的商品类实现零售额12.96亿元,增长9.7%;穿的商品类零售额10.64亿元,增长20.5%;用的商品类零售额56.51亿元,增长30.9%。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共有各类市场60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35个,生产资料市场56个,生产要素市场13个。全市成交额超亿元消费品交易市场60个,成交额295.70亿元,增长47.0%。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2004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4%。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1033个,比上年增长14.0%;协议外资37.82亿美元,增长63.7%;实际利用外资11.04亿美元。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出口总额43.49亿美元,增长32.4%,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额30.60亿美元,增长28.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4%,私营企业出口5.55亿美元,增长151.3%;进口总额24.43亿美元,增长30.0%。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亿美元,增长66.7%;一般贸易出口25.5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8.8%。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加到80家,比上年增加了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承包劳务营业额6.09亿美元,增长28.2%;新派劳务13576人次,增长41.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7817人,增长31.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市级财政收入65.35亿元,增长17.0%。中央级收入53.81亿元,增长1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59亿元,增长26.1%,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7.9%。全市财政支出100.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3%。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574.40亿元,比年初增加241.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135.1亿元;企业存款总量上升,可支配资金增加,年末企业存款余额396.31亿元,比年初增加62.2亿元。贷款投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880.70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35.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4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60.67亿元,比年初增加38.1亿元。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60.96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44.93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亿元,增长48.9%;支付赔款2.86亿元,增长23.8%。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71亿元,增长34.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7.57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96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23项,省级火炬计划4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8项、省级星火计划17项。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目前我市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大力实施产学研“121”工程,组织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产学研活动,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50项。加强星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认定,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继续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年申请专利1859件,授权专利612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首批新生报到入学。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101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407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6.4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7.05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园儿童12.3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994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2797人。南通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初中毕业生11.40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6.5%;高考成绩喜人,多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在第35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学生再次荣获金牌,使我市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的获奖数累计达到12金2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站)14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文化系统内)3个。文艺事业显示新活力,在江苏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中,《捡来的手机》、《儿行千里》等6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濠滨夏夜”系列活动、“五城同创”专场演出、同一首歌“魅力南通”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演出21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8个,全年开放档案117607卷、249632件,利用档案43713卷次。广播电视及新闻事业有了新发展。《纸飞机》获中国儿童电影政府最高奖——童牛奖。全市新建广电网络传输干线9000公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7.5万户。加快“数字南通”建设步伐,推出宽带接入服务,开通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广播电视报》期发量36.25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