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通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全市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0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15.7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49.88亿元,增长12.6%。人均GDP1292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500美元。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物价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总需求不够旺盛;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难度增加;在转型深化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社会部分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粮食、棉花面积调减后,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畜禽养殖业总量继续保持稳定,淡水养殖总量增加,品种结构优化,特种水产品增速较快。海洋捕捞受渔业资源制约和国家渔业生产管理力度加大影响,产量继续下降。200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06.70亿元,增长6.0%;牧业产值60.33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62.66亿元,增长3.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通过研制、开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了一批新型、适用、高效的新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69.85万千瓦,比上年净增10.09万千瓦,增长3.9%;拖拉机4495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48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423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3128台,38.21万千瓦;农机化总投入20973万元,增长14.8%。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94万吨,下降2.3%;农村用电量36.98亿千瓦小时,增长19.1%。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工业企业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狠抓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股权流转、资产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非国有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通过兼并和破产重组开始走出困境。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25亿元,下降24.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7.11亿元,增长8.0%;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4.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36.33亿元,增长2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17.41亿元,增长20.6%。受投资增加的拉动,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2.30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38.89亿元,增长24.7%。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品产量多数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扭亏增盈形势喜人。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创利税88.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创利税为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8.6%;股份制企业创利税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40.1%。在总计中,大中型企业创利税50.75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7.1%。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34亿元,比上年下降37.1%;亏损面由上年的16.6%下降为14%。但在平均水平的掩盖下,仍有部分工业企业面临较多困难,企业经营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狠抓经营开拓,强化基础管理,着力深化改革,积极实施结构调整,整个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建筑企业预计完成施工产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施工面积76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1%;竣工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系统施工总人数达41.7万人,万人以上市场由上年的7个增加到目前的11个。在国际市场上,加快劳务输出步伐,年末在外施工人数为9249人,同比增长19.3%;新签合同额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完成营业额2.38亿美元,增长44.3%;施工队伍遍布在44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企业中,南通市有7家榜上有名,在前五名中南通占了四个席位,并且包揽了第一、二位。综合施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承建高层建筑达1534幢,其中超高层建筑216幢。优质、精品工程增多,获全国最高工程质量奖—鲁班奖2项,累计达34项,同时在国内各个市场上共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过100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4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7%。规模以上单位完成投资318.71亿元,增长7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62亿元,增长39.2%;第二产业投资176.79亿元,增长46.0%;第三产业投资141.31亿元,增长36.2%。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3.14亿元,增长60.0%;更新改造投资43.73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48.32亿元,增长34.4%。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199.69万平方米;销售额36.52亿元,增长9.9%。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59个市级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76.3亿元,其中2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35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6.7亿元。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9.74亿元,其中通启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9亿元,路基桥涵全部完成,路面底基层与基层铺装结束,进行面层及交通工程建设,预计2004年底可全线建成通车;盐通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资9.14亿元,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及软基处理、路基土方80%、特大桥水中主墩基础50%;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共完成投资1.6亿元,北接线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先导段完成20%的路基,其余路段开工建设。全市干线公路完成投资6.44亿元,在建项目7个,其中续建2个,新开工项目5个。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64亿元,建成通车500公里,撤渡建桥10座,全市六个县(市)已有五个建成“无渡县(市)”。完成公路绿化投资5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