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南通市统计局

港口生产再创佳绩。全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009.9万吨,比上年增长33.7%,增长幅度在全国26个沿海主要港口中名列前茅。外贸吞吐量490.5万吨,增长21.4%;集装箱吞吐量24.66万标准箱,增长20.2%,其中国际航线2.89万标准箱,增长3.8%。岸线开发捷报频传,2003年,南通港共完成港口设施投资2.4亿元,长江海轮锚地、洋口港专用航道、洋口港减载锚地相继建成投产,狼山港区三期工程、洋口港工业区、阳鸿石化、海门通光等工程全面开工并顺利推进。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0万户,本地电话用户205万户,其中市话56万户,农话149万户。住宅电话达到174万户。移动通信、公众多媒体网络、数据通讯等新兴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3.59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89万户,数字数据用户9800户。

旅游开发逐渐升温,旅游促销成效显著,旅游接待稳定增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成功促使城市旅游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旅游功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4家,旅行社58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4万人。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旅游创汇7972万美元,增长15.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4.97万人次,增长14.4%;国内旅游收入40.24亿元,增长14.4%。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总收入46.86亿元,同比增长14.6%。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03.03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21.31亿元,增长13.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7.94亿元,增长12.3%;县零售额21.99亿元,增长15.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1.35亿元,增长12.8%。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共有生产资料市场62个,年成交额77.55亿元;消费品市场57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76个,农副产品市场443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3个,消费品市场全年商品成交额457.76亿元。全市成交额超亿元消费品交易市场60个,成交额201.06亿元,占消费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43.9%。

市场物价虽有短期波动,总体价格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5%。

六、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外资实现“撑竿跳”。全年新签外资协议项目906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98个,比上年增加72个;协议外资23.11亿美元,增长367.4%,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实际利用外资7.31亿美元,增长206.5%;协议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创历史之最。外贸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亿美元,达到5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进口总额18.80亿美元,增长37.7%;出口总额32.85亿美元,增长29.8%。出口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出口额23.87亿美元,增长29.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7%。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别是新兴市场开拓取得新的进展,对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长均超过或接近50%。出口结构得到调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全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增加到64家,比上年增加了14家,其中中远川畸、顺达集装箱、新福达电子、远洋船务、开发区总公司、中集特种箱等六家大户全年出口7.6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3.2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实现承包劳务营业额4.75亿美元,增长39.5%;新派劳务9629人次,增长6.9%;年末在外劳务21183人,增长10.4%。对外承包劳务分布于68个国家和地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市级财政收入55.88亿元,增长18.5%。中央级收入46.89亿元,增长17.3%,地方级收入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9.9%。全市财政支出8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重返两位数,达到11.6%。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332.96亿元,比年初增加245.7亿元。企业存款总量上升,可支配资金增加,整体支付能力增强,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年末企业存款余额333.88亿元,比年初增加72.6亿元。贷款投放快速增长,贷款增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726.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5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2亿元,工业贷款140.61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农业贷款80.08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24.62亿元,比年初增加48.5亿元。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已达4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30.74亿元,比年初增加22.0亿元。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支付赔款2.31亿元,为受灾保户和企业单位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0%,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64亿元,增长45.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4项,其中火炬、星火等重点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115项,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973计划重大专项各1项,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立项零的突破,争取到科技经费扶持2437.5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全省12家),目前我市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继续加强与著名高校、院所科技合作,组织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产学研活动,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8项,推进重点产学研项目91项;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南通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实施火炬计划15周年“先进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同时成为江苏省三个区域类“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全市申请专利1184件,授权专利486件。积极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南通市和六县(市)两区全部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