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亿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包括县城)121.2亿元,增长8.3%,农村63.2亿元,增长1.9%;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0.4%,餐饮业增长12.9%,各种其他行业下降19.1%。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各类市场已达430个,成交额284.3亿元,增长13.2%。全市超亿元市场达50个,超10亿元市场4个,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达23.3亿元。市区菜市场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完成北环新村、丽华一村、勤业和元丰桥菜市场的改造,新增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 市场价格涨幅持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4%。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衡,1999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49.2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12.9%;财政支出25.7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1%,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2.6亿元,比年初增长17.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5.8亿元,比年初增长7.8%。全年现金净投放42.2亿元,增长44.2%。证券、商业保险业务稳步发展,全市各类证券市场累计成交额383.1亿元,增长40.3%;全年承保总额1462.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11亿元,增长7%;保险业务支出4.4亿元,增长18.5%%。 个私经济 个私经济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全市个私经营户总户数达11.26万户,增长11.3%,从业人员32.8万人;注册资金65.35亿元,增长48.5%;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增长18.6%;全年个私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增长3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亿元,增长30.7%。同时,个私经济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年内共安置下岗职工8000余人。 科学技术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7万人,增长7.1%;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市科委系统争取上级支持科技拔款1550万元,市科技投入2800万元,辖市、区科技投入1593万元;科技贷款3.42亿元,增长98%,科技开发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常州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1997~1998年度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科技开发能力增强,全市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3项,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48项。组织实施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项,组织实施JC178F柴油机等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完成开发DVD数字化激光视盘机等重点新产品10项;通过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5个,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11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科技进步成绩显著,全市工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4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53%,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评价继续保持全省第四位。总结鉴定科技成果38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0项,颁发市科技进步奖70项。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共引进国内外可供转让的先进技术成果5000项,签订技术合同3698项,完成技术贸易额3.1亿元,增长47.6%。年末技贸机构651个,从业人员4856人。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全年专利申请686件,当年获批准专利566件,分别增长12.4%、66%。全年无形资产评估项目9项。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各类全日制学校927所;在校学生56.1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1.51万人,普通中专5.37万人(含职业中专),技工学校1.25万人,职业中学0.86万人,普通中学16万人,小学30.9万人;教职工3.81万人,专任教师2.82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23人;在园幼儿数9.41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9138人(含普通高校成教数据),成人中专4465人,成人中学、初等、技术培训学校学生41.1万人;各类成人学校教职工4547人,其中专任教师2124人。 继续积极推进普及12年教育,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4%,提高0.1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4%(市区95%以上),提高3.04个百分点;学前3年教育普及率达90%;适度增加地方高校招生规模,1999年完成招生计划2400人;城市职工全员培训率达46%,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3000人。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第五届锡剧节,《七步桥》、《少年华罗庚》获优秀节目大奖,沈惠兰等7人获优秀表演奖;继张宇清荣获首届省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后,叶鹏飞等8位文艺工作者又获市文联“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大型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9月在昆明世博会上隆重上演,10月初晋京参加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常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6集广播剧《永久的青年──瞿秋白》荣获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常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迁建工程,并进入全国一流中波台行列;常州电视台购置的大型数字八讯道电视转播车投入运行,具备了大型户外全天候活动的直播能力;常州有线电视网建设进入高潮,城市分配网改造超额完成全年7万户任务;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达42.8万户(市区15万户),增长1.5%,有线电视网光缆累计435杆公里,5927芯公里;广播节目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发行《常州日报》2945万份,《常州晚报》2285万份,《常州广播电视报》由16版扩大为24版,年发行728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卫生机构824个(包括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133个,卫生技术人员16495人,增长0.5%,其中医生7680人,与上年持平;年末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病床32.8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6人,其中医生22.61人。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兴旺,继续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成5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5个市民健身苑,5个成人体质监测站。全市人均体育用地达1.2平方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97.7%,优秀率20.4%。全市举办国家级比赛1次,省级比赛1次,市级比赛51次;常州籍运动员获国际比赛金牌6枚、铜牌1枚;全国比赛金牌26枚、银牌21枚,铜牌17枚;获省级比赛金牌51枚。 社会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