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概述 1999年,全市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在扩大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国民经济呈现平稳适度增长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运行质量明显好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投入总量偏小,农业效益偏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 经济建设 国内生产总值 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3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下同)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9.5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8%上升为36.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834元,增长6.7%,比上年净增992元。 农林牧渔业 199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实现多种经营产值33亿元,增长4.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的比重达73%;粮食总产量154.8万吨,增长1.3%,超过年初确定目标近3万吨;油料7.5万吨,增长1倍;猪牛羊肉产量6.6万吨,增长8.8%;水产品总产量10.9万吨,增长3.2%。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提高了种养殖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9个,已形成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林茶竹果、食草畜禽、园艺蔬菜等八大区域生产基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45%,农产品商品总量比重达65%;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市级名优产品62只,其中7只获首届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以长江堤防和太湖治理为重点,全年完成江堤护坡8.14公里、洲堤护坡7.25公里、堤防灌浆14公里;“九五”重点水利工程──藻港水利枢纽工程地面以下工程(土方开挖、底板浇筑等)基本结束;完成一批病险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圩堤加固、塘坝改造、河道疏浚、防渗渠道建设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5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0.67万公顷;建设吨粮田0.33万公顷。 农机优质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全市机械播种3.33万公顷,机械收割面积10万公顷,机械开沟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90%,机电排灌、机植保达100%,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111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9.9亿元,增长11%,其中国有企业下降1.7%,集体企业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3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11.4%。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99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18.1亿元,利税46.1亿元,利润16.3亿元,分别增长13%、28%、9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33.1%。工业产销衔接情况好于上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以上。考核工业经济效益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七大指标明显好于上年。 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显著,六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9%、43%、46%;30个重点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0%、31.8%、44.4%。 乡镇工业整体效益有所提高,全市乡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3%、15%、25%;1999年底全市共有223个乡镇企业获自营出口权,乡镇企业自营出口总额达34亿元,增长14.5%。 全市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化改革,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实现63480元,增长11.6%;人均技术装备率5210元,10项新技术普及面达55%;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44%;文明工地达标率达9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44.9亿元,增长3.4%,其中城镇集体及以上投资额完成87.4亿元,下降1.2%。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多缸柴油机、常州车辆有限公司年产2万辆农用运输车技改、常州飞天集团公司农机齿轮及变速箱技改项目、常林股份公司大型装载机、常州客车制造厂低地板城市客车、黑牡丹集团股份公司开发生产什色牛仔布、常州农药厂年产200吨贲亭酸甲酯等工业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部分项目实现年内竣工并投产。 住宅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全社会年竣工住宅面积207.6万平方米,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135万平方米,增长30.6%;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11亿元,增长36.9%。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市完成客运量9216.1万人,增长14.6%,其中公路运输8642.5万人,增长14.8%;铁路运输550.4万人,增长11.4%;航空运输22.4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39.53亿人公里,增长23%。完成货运量4908.7万吨,下降5.6%,其中公路运输3298.8万吨,下降1.2%;铁路运输221.8万吨,增长15.1%;水路运输1387.6万吨,下降15.1%。完成货物周转量32.75亿吨公里,下降3.1%。长江常州港全年接靠船舶538余艘,其中外贸船舶42艘;完成货物吞吐量65.1万吨,增长6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万吨,增长230%。航空运输加快发展,常州民航机场飞机起降1994架次,完成货邮吞吐5231吨,增长8.5%。已开通17条航线。 邮电事业加快发展,电信、邮政等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54亿元,增长33.0%。年末邮电光缆总里程1300公里,增长11.1%。电话机126.4万部,增长45.8%;住宅电话用户50.1万户,增长24.5%;每百人拥有电话37.2部,增长4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29万户,增长96.4%。无线寻呼用户45.79万户,增长17%。分组交换及DDN(数字数组用户)3638户,增加1007户。IP网用户21014户,增加17222户。N-ISDN(一线通)用户1589户。建设常州信息骨干网工程,常州信息港、政府上网工程建成投运;市话、农话分别扩容2.3、3.4万线;二级邮政处理中心工程竣工投产,建成邮政客户中心,完成19个城乡支局的电子化建设,全市城乡邮政支局全部实现电子化,安装、改造新村信报箱6000户。 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