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徐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克服和化解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元,达到200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7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735.56亿元,增长1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06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3378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52.5∶36.0调整为10.5∶52.9∶36.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47.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GDP增幅1.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6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008.98亿元,增长14.3%。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4.88万户,增长31.0%,注册资本达606.37亿元,增长29.2%;个体户18.24万户,增长15.9%,注册资金42.29亿元,增长21.4%。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或超过指标值的指标14个,比上年增加3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5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未达指标值的11个指标实现程度均在70%以上,其中实现程度90%以上的指标5个,实现程度80%-90%的指标3个。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发展良好。粮食总产创2000年来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389.34万吨,增长3.9%。高效农业规模壮大,面积达到289.8千公顷,新增33.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8.4%。 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年林牧渔业增加值57.02亿元。全年造林面积12.90千公顷,完成荒山造林1.62千公顷,分别增长17.5%和58.7%。肉类总产量58.85万吨,比上年增长34.9%;禽蛋产量38.23万吨;奶类制品产量13.36万吨;水产品产量15.10万吨。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5.9万千瓦,增长10.1%,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65.06万公顷、34.45万公顷、49.28万公顷。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1.6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48.16万公顷。积极推进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争创活动,全市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村15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10.04亿元,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2.61亿元,增长18.6%,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59.29亿元和553.08亿元,增长14.0%和21.0%。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72.00亿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132.69亿千瓦时,增长5.0%。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产值分别达到801.74亿元、428.75亿元、395.14亿元,同比增长37.9%、19.3%和40.4%。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221家,比上年末增加33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2.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列入统计的137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80种,占58.4%;其中24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占17.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76.46亿元,增长34.2%;实现利税451.54亿元,增长38.6%;实现利润215.66亿元,增长48.3%。亏损企业79家,亏损面为3.5%,亏损总额18.08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1.83,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8%。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1.7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1.24亿元,增长13.2%;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657.6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规模以上投资1161.75亿元,增长33.2%,其中,城镇投资1015.04亿元,增长31.9%;农村投资146.70亿元,增长42.8%。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0.81亿元,增长30.7%。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二三产比重由上年的0.84:60.39:38.76调整为0.66:59.19:40.15。工业投资逐步强化,完成投资66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第三产业投资466.43亿元,增长3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191.8%,高新技术在建项目143个,增加48个,完成投资 90.36亿元,增长78.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3.7%,提高3.7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23亿元,增长25.3%,增速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72.74亿元,增长22.0%;零售业零售额497.34亿元,增长22.8%;住宿业零售额10.27亿元,增长65.7%;餐饮业零售额94.43亿元,增长38.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09.30亿元,增长26.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0.93亿元,增长23.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服装类、家具类等消费领域分别增长34.9%、14.8%、13.7%、13.5%。 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6家,成交额4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8家,其中年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上的有2家。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分类看,消费价格总体呈现“六升两降”,其中食品上涨12.4%,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7%和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34.54亿美元,增长38.4%,增速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45亿美元,增长35.5%;进口12.09亿美元,增长44.1%。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3.41亿美元、2.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9.7%和9.7%。 |